像石头一样读后感精选( 三 )


最后,希望世界和平 。Love and peace.
《像石头一样》读后感(三):无穷与人——《像石头一样》书评
这是第一次看这种图画类小说,打开之前不以为然,以为是像幼儿读本一样,不过打发时间;直到真正开始阅读,才开始感受到图像给人的直接而巨大的冲击 。
读完这本书已经一天了,最深刻的印象大致有两点:“无穷”与“人” 。
无穷的难以辨别的人们
【像石头一样读后感精选】先谈谈无穷 。本书讨论人类战争史,大概分为几个部分:火、大海、天空,以及无穷 。初看无穷,甚至难以想象它的内容 。翻开无穷的第一页,是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面播放着打斗的画面,而孩童们则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赏着 。在“无穷”中,没有死亡,没有血腥,只有永恒不灭的争斗,即使不以战争的形式出现 。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在战争中,我们渴求和平与安稳,可真正和平时,我们又追求起刺激与新奇 。就像一个圆,永远在不断循环 。
被碾压被揉捏的肉体
第二点是“人” 。在这本书中,作为战争主体的人并不是以常态的人出现的,而是以一根根有动作的线条,随着图像的扩大,人变得愈发渺小,变成混乱人堆中的丝丝细线,有时甚至很难辨认出一个人,直到最后,融入石头一样的人球里,或是在巨人的大手中被碾压揉捻,被扔到远远的天边 。在这里,人的意义被抽象化了,很难被称为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人群中的一团肉 。身处战争之中,人的全部意义被抹消,人的全部价值被销毁,人不复存在,而变成报告中的一个个数字,尸山中的一具具肉体,或是负重前行的行尸走肉 。人不再是人 。但是在某个时刻,又会被短暂地具象成人,提醒我们这个生命曾经历过的一切痛苦与喜悦,一切有意义又没有意义的事情 。而这一切或美好或丑恶的东西,都泯灭在战争中了 。作为读者,有时也不免忘记这图像中的一条条线所代表的是人,或者在阅读时,很难将书中的形象将现实中的人相对应 。这种心理或许正是战争的心理,当我们看待战争时,着实很少将战争中的人当作人,而将重心放在所谓的战争的意义上,可是却忘记了,每一个战争,都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智慧,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乃至于人的全部意义 。
具象的人们
这本书的有趣之处便在于,它打破了讨论战争的传统方式 。我们传统的讨论战争的形式,是对谁是过错方谁应负责的争论,是对战争残酷与人性之光的对比,是此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意义 。但在这本书中,每一次战争的前因后果被抹去了,只单单呈现战争本身,其历史的部分亦只是单纯地展现战争不断改变的形式、扩大的范围,与同样的无意义 。这些片段的截取让人的目光仅仅聚焦于战争本身,甚至是放大战争本身 。此时,战争的原因、结果与意义都不再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