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一》读后感精选( 五 )


文明、语言和艺术也是布罗茨基着重探究的话题 , 并且不乏独到的见解 。比如 , 关于古希腊文明终结于何时 , 他认为:“导致古希腊世界终结的 , 并不是罗马的征服 , 而是罗马本身落入基督教手中那一天 。”布罗茨基明白文明往往拥有悠久的历史 , 但也深知文明的有限性 , “由于文明是有限的 , 因此每个文明的生命中都会有中心停止维系的时刻 。这些时候 , 使中心不至于分崩离析的 , 并非军团 , 而是语言” 。这与我们中国人的认知——欲亡其国 , 必灭其史;欲亡其史 , 必灭语言 , 道理是相似的 , 都表明了语言对于维系文明和历史的极端重要性 。布罗茨集还追问了俄罗斯文明的源流及特性 , 即来源于拜占庭的东正教 , 因为东罗马帝国后来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 受其影响 , 俄罗斯文明的演变杂糅了基督教和土耳其权术 , 导致俄罗斯“变得愈来愈土耳其化 , 愈来愈不脆弱 , 在意识形态方面愈来愈军事化” 。
布罗茨基对艺术的本质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他认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 , 永远要比其创造者更长久;艺术的特点是创新 , 不是追求更好的存在 , 而是另类的存在 。布罗茨及也强调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 “一部艺术作品永远是其时代的产物 , 因此应以其时代的标准来判断 , 至少应以其世纪(尤其是如果该世纪就快结束的时候)的标准来衡量” 。
布罗茨基将一个孩子对不满父母的控制 , 与一个成年人面对责难时的恐慌进行类比 , 指出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你不是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 , 你必须小于‘一’个” 。尽管如此 , 他在《小于一》这部诗人的精神自传 , 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中 , 并未使用湮没个性的公共语言和措辞 , 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 。而这个高度 , 又源自他的一个信念:语言高于一切 , 甚至是时间崇拜的对象 , 诗歌则是语言的最高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