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真正的英雄主义,归宿是自己( 二 )

《我与地坛》:真正的英雄主义,归宿是自己
文章图片

看透生死,却依然热爱生活 。
在残废的最初几年,史铁生找不到工作,前路茫茫,一颗仓皇无措的心,无处安放 。仿佛命运的指引,他来到了地坛 。
那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园,像是上帝为他苦心安排的去处 。
他常常摇着轮椅到地坛去,在那里观察万物生长,感知四季变化,思索生命真相 。
他花了几年时间,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生是不容辩驳的既定存在,而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情 。
他决定活下去试试 。试一试不会有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 。
问题是,要如何活着?
富兰克林曾说:“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要到75岁才被埋葬 。”
一个人如果失去前行的勇气,浑噩度日,庸碌无为,终日如“行尸走肉”般游荡人间,那便与“死”无异,即便他有着强健的体魄 。
那么人要怎样活着,尤其在置身于无法选择的命运洪流当中?
由于身体原因,史铁生无法从事体力工作,他就用手中的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了一条路 。
他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中了魔似的,走到哪想到哪,“在人山人海里只寻找小说” 。
随着几篇作品获奖,有了一些名气之后,恐慌也如影随形,他害怕面临文思枯竭的一天,害怕再也写不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
他再次陷入深度的思索中,终于明白,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写作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因为热爱,更是为了活下去 。
一个人一旦明白为了什么而活,他便可以忍受一切 。
在地坛的15年间,史铁生也遇到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 。
其中有一位长跑家,因在特殊年代出言不慎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只能找个拉板车的工作,前程无望,他苦闷极了便练习长跑,希望用长跑成绩来获取政治上的重生 。
他终日苦练,每年参赛都获得过不俗的成绩,但这些成绩并没有成为他改变命运的契机 。
最后一次比赛,他以38岁高龄获得冠军并打破记录,一位专业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 。”,他听了苦笑着什么也没说 。
如果既定的命运不可更改,那是否意味着可以就此沉沦?
长跑家和史铁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他们一个拼命地跑,一个拼命地写,一个希望跑出一番新天地,一个希望用笔敲开新世界的大门 。
在奔赴那个终点的过程中,愿望是否得以实现已经不重要,那些挣扎,努力,奋进对于结果的推动即便不起作用,但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决定了在那些无数个艰难的当下,自己的灵魂是充盈、灵动而自由的,并且满怀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