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入门》读后感100字(11)


找到“文眼”,然后用各种细节验证它 。如海明威《杀人者》的文眼是乔治和尼克最后的对话,确定小说的主题是“恶的发现”——不是抽象地理解恶这回事,而是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恶,从而认识到自己对此事理解的肤浅 。
2、文学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服从于主题,而真正的主题也寓于细节之中 。
一切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东西都是细节 。“排出九文大钱” 。
3、文学作品并不需要以明确的观点、立场(新批评称之为“逻辑结构”)结束,可以使意义保持在形象的冲突中 。
4、强调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如多义、隐喻、反讽等 。
二、显隐双层结构
(一)显性/表层结构
人所共见的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果之类 。
(二)隐性/深层结构
某一隐秘的线索慢慢发展,这一线索往往关系着某些更难言说却又更为关键的主题 。
(三)举例
比方《杀人者》,如果确立起“恶的发现”这一主题,便能建立起一隐一显双层结构 。显性结构主角是杀人者,隐性结构的主角是尼克 。以杀人者为主角的故事是杀人者来杀人结果没有杀到,被杀者侥幸逃过一劫,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治安混乱,恶人横行无忌,弱者无法保全自己,以至于放弃反抗,听天由命 。这个故事不是没有意思,但的确没有太大的意思 。但是这个故事之下还有尼克的故事,那个故事才是真正值得细细品味的 。
三、文本中的结构主义
(一)结构主义的优点
典型的结构主义批评往往跳出特定文本,寻找某一文化形态内的大的结构 。
第七章 叙事学批评(上):故事与叙述
一、人物·角色·性格
(一)人物与角色
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喜欢发生在文本之内还是文本之外?
解决这两个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用现实生活来衡量人物的真实性 。
(1)一个人物真实,要做到写得合理扎实(不能模式化)、写得合理(行为要有逻辑) 。
(2)要区分“喜欢”与“精彩”,“精彩”是需要评论者分析的重点所在 。
2、要处理好人物与角色的关系 。
(1)人物:强调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关系 。福斯特:圆形人物令人信服地给人以惊奇之感 。(但福斯特对人物但讨论兼具人物与角色但成分)
(2)角色:强调功能,是在故事演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二)性格
1、性格的展现必须服从行动 。
2、不要“解释”性格,而是要“显示”和“作用”,考察性格如何将整个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如何让影响了叙事 。
二、发现“叙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