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教養》经典读后感有感( 六 )


大部分劳工阶级父母重视孩子的品格与纪律,让他们“要乖”,而现在的劳动市场逐渐强调个体性和口才,这些懂事的小孩反而显得太过老实,不占优势 。此外,劳工阶级父母对小孩严加管教,他们的行为有时候会被认为在虐待儿童 。而且劳工阶级为了生计,经常在外工作,无法时时陪伴小孩,也被老师视为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
《拼教养》想通过教养研究来分析台湾社会的阶层不平等 。
本书要解答一个经验问题:相对于上个世代的父母,如今的父母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资源照养小孩,但焦虑和彷徨却更严重 。为什么做父母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分析这些关联,蓝佩嘉提出“保安策略”概念 。它是指父母根据他们不同的亲职叙事与阶级经验,指认出家庭生活中的风险与不安全,选择特定的教养方式来保障他们所认可的经济与情绪安全 。
蓝佩嘉认为父母变得越来越难的原因是:童年与儿童社会地位的变化(本文第一点)、亲职教养成为个人选择的亲密关系(情感需求)、教养被“监看”(公领域介入)、全球化影响下压缩发展的现代性 。
阶级研究是社会学研究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家庭微观研究中,经常用来讨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之间的参差,以及参差是如何“代代相传” 。这个参差包括金钱、教育、文化资本等 。同时,阶级经验也塑造了人们的品位、生活方式、生命叙事,以及对风险与不安全的情绪感受 。(p28)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亲职与教养可以教给我们什么?”
这是蓝佩嘉进行这份研究时常被问到的问题 。
蓝佩嘉说,阅读本书并不会给你“正确”“最好”的教养方式 。或者说,世界上没有唯一正确的教养模式 。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在于“理解”两字 。
用一句比较绕口的话来说,“你不是你爸妈的小孩,你爸妈也不是你的爸妈” 。个体家庭困难背后有着历史与全球脉络,或许我们可以多一点同理心去体察不同家庭身处的结构位置与差异,也提醒自己:如果你是家长,或许可以放下“标准童年”“理想亲职”的包袱,更放松地做父母;如果你是小孩,或许能更加理解父母的行为及其未曾察觉的焦虑 。
《拼教养》延续了蓝佩嘉对全球化、劳动、家庭、性别的研究旨趣 。
蓝佩嘉最为人所知的研究之一是《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雇主》 。这份研究曾获美国社会学会等大奖 。
跨国灰姑娘
9.0
蓝佩嘉 / 2011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跨国灰姑娘》英文原版的谷歌引用量 。(截至2021年5月)
《跨国灰姑娘》讨论台湾外籍帮佣(类似保姆) 。但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份劳工研究 。《跨国灰姑娘》涉及了在家庭这个场所里,劳雇关系对这个家庭的婚姻、亲子、婆媳等私领域构成的威胁或挑战,虽是讲全球劳动迁移,也延伸到家庭、性别议题 。《拼教养》可以看作是她研究兴趣的延伸,在“教养”场域剖析当代家庭的亲职、婚姻、全球化等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