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读后感精选( 五 )


在过了一年以后 , 孩子适应了弟弟的存在 , 当再聊起这幅画的时候 , 他只记得一件事:“老师让我画背心 , 我给妈妈改成了漂亮的内衣 。”孩子在说这句话时 , 满脸的自豪和骄傲 。
这又是为什么呢?
孩子在画画的时候 , 妈妈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了 。孩子不希望妈妈工作 , 背心是可以出门穿得衣服 , 而内衣只会在家里穿 。在半年后 , 他的妈妈为了更好的照顾他和弟弟 , 从工作单位离职 , 从事了在家里可以做的自由职业 。
所以 , 后来再看到这幅画的时候 , 男孩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胜利了” , 他只为妈妈回归家庭而开心和自豪 。
儿童画里藏有许多小秘密 , 孩子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直抒胸臆 。在成人之后 , 我们大多数人都丧失了这种能力 , 对自己的真实状态越来越麻木 。也是因为这种自我隔离 , 一个人会出现许多不自知的心理问题 , 有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
对于这种现象 , 我们不必感到懊恼和灰心 , 只要找对了路和方法 , 潜意识的大门永远向我们打开 。
心理学家朱建军创立的“意象对话疗法”就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条可行之径 , 他将这种心理技术记录在了《自知》这本书中 , 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 。
朱建军这样理解意象对话技术:“你所能做的 , 就是勇敢地探索 , 保持机敏和头脑的清醒 , 睁大你的眼睛……然后你就渐渐找到了一条道路 , 你就发现了心里的一些奥秘 。”
自知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认识意向世界、探知隐秘的自己、拥有变好的力量 , 通过这三个部分 , 让读者通过想象力进入内心世界 , 经过一场场内心的奇幻之旅看清楚自己 , 从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
无论是心理学从业人员、心理学爱好者 , 还是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人 , 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 从中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
《自知》读后感(五):用原始思维和意象认知自己:《自知》
我们是否在他人口中和自己认为的“自己”差异巨大?是否经常把“活好自己”挂在嘴边 , 却对“自己”无法给予准确描述?
当你仅把“认识自己”这件事停留在想法时 , 此生注定难以企及 。而唯一的解决路径 , 就是看清它是一种有方法、有策略和可实现的行动过程 , 并为之选择真正强大有力的工具 。
朱建军老师的《自知》向大家介绍了心理学中的意象对话技术 , 教你巧妙地从自己的原始思维入手 , 绕开外因干扰 , 直抵自己的心灵世界 。通过一场场生动有趣的想象探险游戏 , 逐一拆解、看清自己 , 并彻底掌握让自己变好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