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木拱桥读后感1000字( 三 )
方法角度,除了圆月桥、如龙桥考古等章节展现出的“建筑考古学”方法(“细致”且“钝感力”十足的测绘和记录导致了本文好几处推理般的写作段落)外,本文引用了纵贯德文、法文、英文、日文和中文的大量各个时期的出版物、图档以至于族谱等各类文献,作者将它们进行了合理的组织进行了很清晰的写作表达,这部分也称之为“文献考古” 。
(如果)我来好奇:
1. 当并置了凯撒-达芬奇-日本-宋代-明清至今的闽浙之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流传自然是每个人都好奇的地方 。尽管作者明确的陈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普世的独特性”,然而这个问题也许足够的重要值得更多的论证(考证)和笔墨 。普世的独特性足够凝练,但也许读者会有更多的些许的心有不甘?
2. 桥梁所在的区位和选址应也有更多的笔墨,而这部分需要有更丰富的调查和研究,桥梁应该是一个聚落生活和生产网络的一部分,它的位置,结合了各类型的流线和风水以及自然规律的考虑也许足够玩味 。
3. 建筑学看传统总有那么些“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劣根:如果解决了编木拱桥的部分不足,是否有可能形成更多的编木拱桥的优势?
4. 建筑考古学的方法是什么?
5. 注意到书中部分编木拱桥桥面上存在彩绘颜色,这部分有何讲究?
6. 本书所完成的研究以及写作已然值得敬佩 。但与详实的本书主要部分相比,如四个案例的写作,闽浙编木拱桥的文献考古以至于如龙桥的测绘的“建筑考古学”中呈现的丰富的史料和测绘以及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而的推断,本文的结论部分相对薄弱,对四个案例的“普世的独特性”,细分类型,原型的回溯猜想,东西方结构思维的对比等总结看起来略有遗憾(只是对比起来对比起来),具体而言,比如,编木拱桥既然已经不在桁架分类之列,那么对桁架的讨论以及东西方结构思维的对比似乎也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7. 编织对于建筑学而言是个G点,森佩尔!
8. 本书的研究堪称完美,除了从一个精微的对象以小见大到一个辽阔的历史和文化外,对于建筑学当前的研究(建筑学的建筑设计理论、建筑历史理论以及建筑技术理论的极端分裂而言)堪称是一次羞辱,因为本书近乎完美的结合了设计理论、历史以及技术 。
《编木拱桥》读后感(四):后记
那些年跑田野,曾在网络上很活跃 。我的ID作“纸上匠”,自诩“伪科学家思路广,民间学者乐趣多” 。我们几个建筑史学的师兄弟常以“伪科学家”自嘲,因为这个学科夹在文史、工程与艺术之间 。闲话虽可随意调侃,但回到学术上,缺少学科主体的技术方法,总要向相邻学科凿壁偷光 。话题一旦偏离自家术语门槛的小圈,就显得底气不足 。而我呢,尤其心虚 。
- 龙猫官方艺术设定集读后感100字
-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100字
-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读后感锦集
- 《拼娃——学霸世家谈教育》读后感精选
- 《在中国发现历史》读后感1000字
- 庄子浅说读后感锦集
- 莫罗博士岛(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字
- 想念地坛读后感锦集
- 《袁隆平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阿布卡克斯历险记2:在古埃及(全3册)经典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