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读后感摘抄( 二 )


小说中的这段描写很有趣,书中是这么说的:
多么可爱的和解方式,两个被窝又变成了一个被窝,就如同两杯茶又融为一壶茶,越泡越浓,越泡越有滋味 。
小说中对于茶的描写,实则也是对茶人嘉和的概括 。
一部《望江南》,我们究竟“望”见了什么?无非是一次又一次的和解,一场又一场的奔赴,一段接一段的旅程 。
嘉和走完了这段跌宕起伏的艰难时刻,迎来了他的春天 。
而我们,也一直在路上,虽不知前方是风雪,还是艳阳 。
《望江南》读后感(二):这本书打开了茶世界也打开了杭家人的爱恨情仇
这不仅是一部非常耐看的小说,更是一部茶文化的科普书籍 。
书中描写国共两党对立时期的杭州百姓生活与茶的生存,也普及非常多与茶相关的知识 。阅读了王旭烽老师这本书,我对中国的茶文化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 。但要理顺中国的茶事,那也是说来话长千头万绪的 。从神农以降,一路从远古奔来,主干分支各行其道 。茶叶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 。从绿茶到红、白、黑、青、黄茶,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制茶,期间经历过多少变革挪移呀 。而在这浮沉动荡的变革年代,杭家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刚看完楔子,我就被王旭烽老师的文采折服 。什么“文采斐然,辞藻华美,情节合理,跌宕起伏,”等赞美的词都在我脑子里过了几番,但是说出口只有个“好”、“快去看”!王旭烽老师对细节的把控和场景的描写特别精致,有一种南宋遗风的雅致感,只消看一眼就能沉迷其中 。看到后面都舍不得看完,每一个字都在嘴里反复咀嚼,细细品味 。
第一章是回忆,冬天的雨凄凄凉凉,冬瓜白的天空哭丧着脸 。溪流啜泣,山风呜咽,这一段场景描写起来,加上近日来南京降温,瞬间就有那种身处其中的感觉了 。虽然作者对于杭嘉和这个人的没有着重描写,但从他与人对话来说,茶博士性格特征立马清晰起来 。“书牍往来,文心公诉”这句话是杭嘉和在送葬的时候对布雷先生说的话 。读书人若能在时候埋葬在读书人身边,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能从杭嘉和的话语中感觉到他对布雷先生的惋惜和敬佩之情 。惺惺相惜甚至遗憾没能与布雷先生再次对茗于西湖之畔 。
整篇故事里,我最唏嘘的是杭盼与曹家远的相遇,也许是造化弄人,也许是命中注定 。分别十余年,仅靠着偶然的书信来往,却能让两个人对彼此的爱深信不疑,这放在现代也许是个天荒夜谭,一见钟情已实属不易,却还能不顾一切拼命地奔向对方 。我记得那是一个对杭盼心生怜悯的冬日,仿佛在不经意间就自寒冷中吹来暖风 。“她好似被人从身后猛击一掌,一个踉跄,背上先是唰的一阵冰凉,接着轰的一蓬灼热,冰与火浪潮般扑过后颈,漫洇到耳根面颊”这是突然间的害羞和紧张,是一种怯生生的情愫 。我好喜欢这个细节,太细致太浪漫,看着文字就仿佛能代入进去那一刻的悸动与涩然,如同亲身经历了一番 。曹家远的果敢与阳光驱散了杭盼郁结已久的伤痛,在跨虹桥上哭得细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杭盼,是否也在感谢上天让她遇到一个,可以驱散心中执念,给予她勇气面对恐惧的人 。所以哪怕孤身一人面对等待的孤寂和苦楚,她也甘之如饴 。好在上天是眷顾杭盼的,因为她的等待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