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读后感摘抄( 五 )


于是王旭峰写到了杭嘉合,嘉平,叶子,杭汉,更写到了当代第一“茶人”吴觉农 。
吴觉农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因为有大爱而有大抱负,若无此爱,你根本无法想象,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最艰苦的岁月里,华茶的生产和销售不但没有随着战争而凋零,反而达到了新的高度 。若无对祖国的大爱,你根本不能想象,他开拓了那么多的新领域:茶学教育、茶学科技、茶叶销售、茶业产地检验、茶文化研究……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里绝不乏爱茶之人,但把爱茶与爱国、爱我中华民族完完全全地重叠起来,为之奋斗、呼号,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看到光明到来的,当今中国茶人,觉农先生为第一人也!
每一个茶的时代,都会诞生不同的茶人 。古往今来,多少茶人茶事,如片片茶叶,浸润出一盏永恒的芳茶 。演绎出带着龙井香气的《望江南》
再用一阙苏轼的词吧: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
《望江南》读后感(四):只有文化的根不断,家国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才能延续
在遥远的国度,战火蔓延,那些行色匆匆逃难的人民,那些义无反顾回到战场的人们,那些在硝烟中化为灰烬的房子、绿植还有人们曾经无比珍爱的东西......一切都在战火当中消失了 。
有的人可能觉得,被这一把火烧掉的,是看得见的损失 。
其实,在看不见的地方,多的是文化的残骸 。就像那圆明园里断裂的巨石,又像那巴米扬大佛留下的虚空 。属于灿烂文化中的一页永远无法复原,这就是战争的真相 。
不过,倘若有心人能够尽己所能保护住文化的命脉,那么,战火波及的地方,家国的命运或人民的命运都不会消失,而是会在战火平息之后,以另一种方式重获新生 。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老师26年磨一剑的作品、“茶人三部曲”的续作《望江南》便是这样一部讲述了茶与茶人的命运经战火淬炼得以延续的经典小说 。
现在,我想带你看看这部小说在初读王旭峰老师作品的读者眼中到底有多经典 。
《望江南》描述的是发生在浙江杭州一户杭姓大家几代人身上的命运波折的故事 。在烽火连年的那些年里,这个家族里的人的命运和家族外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就是两字——信仰 。
杭家人几乎个个心中都有一份信仰,有的关乎茶文化,有的关乎家国,有的关乎爱情......在那么多个重要的角色中,当家的杭嘉和无疑是最受瞩目的 。
杭嘉和从父亲那儿继承来的遗产,不止有茶的生意,还有那份对钟爱的事物执着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