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世界文学》读后感锦集( 三 )


众所周知 , 各国文化的不同会反映在作家们的文学作品中 , 读者也容易辨认 。大卫提醒我们 , 所谓不同 , 除了那些影响着作家们人生的文化底蕴 , 其实还有作家们创作方式与作品的阅读方式 。我们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脚步不能只停在把它们区别开来 , 这只是开始 。若想要走近作家 , 我们需要了解他/她创作的背景 , 选择符合他/她作品的阅读习惯 , 包括他们的喜好与禁忌 。当我们掌握更多他们的信息 , 这样我们才能从文字中发现更多他们藏在其中的秘密 , 我们打开的世界 , 也不再一样 。
有否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所谓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 , 这些定位其实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位置和视角 , 即以我们自身为坐标参照物 。现在的我们 , 对“西方”的地理位置认知 , 是在欧洲 。而大卫却指出 , 过去中国所指的“西方”实则是印度 。他列举的参照物是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 , 唐僧玄奘赴西域取经 , 便是到中亚与印度各处 。而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 , 不管是西天取经还是唐三藏 , 与真实存在过的玄奘格外不同 , 《西游记》更注重道儒家的书写 , 玄奘多国游历经验与佛教、哲学的参悟在这个经典故事中都被选择性削减 , 具体的地方信息被隐去 , 我们所见的 , 大都是虚构的世界 。但要注意 , 吴承恩不是玄奘 , 他无意于在玄奘基础上继续深入参透佛理 , 他创作《西游记》 , 更多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意见 , 他的位置实则在中国 , 换言之 , “西游记”或可戏谑为“东游记” 。
不过 , 全球化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不难发现 , 随着人与人之间互动越来越多 , 国家或地区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 某些人类议题可以超越时空 , 超越性别 , 超越文化与社会 , 因而我们也会读到 , 不同文化都在探讨同一个主题 , 但也会有地方主义的坚持 。地方主义是把双刃剑 , 它一方面在抢救独特文化 , 避免其趋向单一化;另一方面却容易摆出“排外”的姿态 , 比如方言风格的文学作品 , 容易劝退读者 。要在其中取得平衡 , 考验作家的能力也需要读者愿意尝试新事物 。
如果想对文学作品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 不妨尝试从系列阅读开始 。即同一风格、同一国家、同一题材或者同一作者等等的作品 , 从中找出异同点 , 找出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 而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也随之形成个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