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世界文学》读后感锦集( 五 )


当我们采用更合适的方式打开一本世界文学的时候 , 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其最本初的面貌 。
恰如上面所说 , “了解一部作品的背景”正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这里不妨拿《堂吉诃德》举个例子 。
丹穆若什在本书中也提及了这本书 , 他说“塞万提斯写作《堂吉诃德》 , 本来是为了讽刺当时西班牙流行的骑士文学” 。
正是如此 , 塞万提斯写下这个故事 , 旨在“曝光并且嘲讽那些夸张、愚蠢的骑士故事”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背景 , 或许会把堂吉诃德理解成为一个正派的形象 , 这与其本来面目相去甚远 。
另一个例子是《包法利夫人》 。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个故事 。
19时期中期的文学现实主义者反对18世纪末兴起的浪漫主义 , 他们想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 而非异国情调下的浪漫英雄 。
福楼拜推崇的正是现实主义小说 , 在《包法利夫人》中 , 他直白地描写了法国单调粗鄙的乡镇生活 。在故事中 , 艾玛·包法利受到小说里浪漫爱情故事的刺激 , 通过婚外情追求浪漫爱情 , 最终自杀身亡 。
无论是《堂吉诃德》还是《包法利夫人》 , 都属于丹穆若什在本书中探讨的“世界文学”的范畴 。同时对于非西班牙读者和非法国读者来说 , 阅读这两本书都存在巨大的文化隔阂 , 因此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 , 我们就无法充分体会故事的精妙所在 。这正是丹穆若什所希望竭力避免的 。
丹穆若什认为 ,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一个传统 , 以便对其语境和关于世界、文本、读者的预设达到总体上的了解 。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 很多人都会借助作者传记来阅读作品背后的故事 。但丹穆若什向我们强调 , “读者不应该被(传记中)过多的私生活细节分散注意力” , 否则的话我们会走进另一个误区 。
在本书中 , 为了论述“如何阅读世界文学”这一话题 , 丹穆若什提到了诸多作者和作品 , 并且针对不同作品的主题、意象、人物、情节 , 或者更广义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论述 。
值得一提的是 , 丹穆若什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我们国家的华语小说 , 包括张爱玲、鲁迅的作品以及《西游记》在内 。丹穆若什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不乏亮点 。
在提及《西游记》的时候 , 丹穆若什说 , 这本书“最奇幻虚构的世界却恰恰在更深层面上贴近现实” , 仅仅这一句话 , 就可以看出丹穆若什确实深刻地理解了《西游记》 , 并且肯定对文本背后的故事有过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