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导论》读后感锦集( 二 )


个人认为初学者使用这本书最好的方案是跟老师的课程配这本书看 , 很适合初学者 。
而这本书更好的用途是:教师的讲义 。
对于复习者与想进阶的人来说 , 这也是个不错的书 , 而是我们有更好的选择 。
《概率导论》读后感(三):再谈蹩脚的分布列:郑忠国、童行伟《概率导论》(第2版·修订版)之批评
国内的教材和学者通常喜欢把概率质量函数(PMF)称为分布列 。这本汉化版的教材也不例外 。
也不知道谁发明了分布列这个词 , 一直沿用至今 。为什么这么叫 , 也不清楚 。
个人猜测 , 其原因可能在于 , 对于离散随机变量来说 , 概率可以列举出来 , 无论用柱状图(bar)还是列表 。
但是这种做法就撕裂了概率论中“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 具体地说 , 就是撕裂了概率密度与概率(质量)之间的关系 。
=============
由于本书的译者也将PMF称为分布列 , 这导致很多地方出现驴头对不上马嘴的局面 , 也增加了初学者理解的难度 。
举个例子 。
P230
译文
在这里以及其他类似的地方 , 分布列这个词就显得特别蹩脚 。特别地 , 译者在这里同时使用了分布列与概率质量 , 简直就是一种变态的做法 。
《概率导论》读后感(四):读 Dimitri P. Berteskas 之《概率导论》
因为不太想看千篇一律的国内大学概率论教材 , 买了这本《概率导论》 。内容上虽然这本书讲的也是非测度概率论 , 但讲法上和国内普通教材非常不同 。
首先这本书把概率和统计做了区分 , 同时又比较侧重概率 , 第一到七章讲概率 , 第八、九章讲统计 。线索十分清晰 , 同时又不过于偏重使用 , 非常适合用来打概率论基础 。
其二本书的概率部分不仅限于初等概率论 , 而是涉及到了随机过程 。这对于不会专门再去学随机过程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
其三 , 本书的统计部分中贝叶斯统计和频率统计并重 , 并不厚频率而轻贝叶斯 。同时书中把两种统计的区别讲得很到位 。
说完了优点 , 再来说说缺点 。本书和绝大多数数学书一样 , 喜欢乱用符号 , 且不标注类型系统 。所以经常会疑惑一个符号究竟代表可以任取的随机变量还是一次统计的采样结果 。此外 , 本书受篇幅所限 , 很多地方讲得并不全面 , 所以如果要从事概率或者统计相关的工作或者学习 , 还需要补充不少阅读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