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读后感精选

暮色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暮色》是一本由[美国] 詹姆斯·索特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暮色》读后感(一):永恒的故事
菲利普·古雷维奇评价詹姆斯·索特道:“凡是被他描述过的事物,都有更多被唤起 。”在“描述”与“唤起”这一过程中,索特的写作方式与故事风格是延绵不绝的一道线,串联起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极简主义的写作风格,如沉默寡言的硬汉,背后是无声胜有声的坚韧与充沛 。索特创造的故事世界,充溢着大量的留白,既为故事的发散提供了土壤,又为读者预留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在《暮色》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处处可以看到留白的印迹 。在《在丹吉尔的海滩上》,马尔科姆、妮科与英格在锡切斯海滩上的短暂旅行;在《二十分钟》,简·瓦雷骑马不慎摔倒,在倒地不起的时刻,回忆起了过往的种种;在《美国快车》,弗兰克和艾伦在美国的工作以及欧洲的旅行;在《异国海岸》,特鲁丝在格罗利亚家照顾孩子,认识了一个叫罗比·沃克的男人,两人通信的内容激怒了格罗利亚,于是决定解雇特鲁丝······
同样是索特的短篇小说集,《暮色》与《昨夜》可互文参照,结合阅读 。索特做过飞行员,他曾说过,飞行生活的问题在于它完全是活在当下的,转向写作可以从“日子的废墟”中制造出持续而永恒的东西 。但在这种“永恒的东西”之中,却可以看到索特式故事的碎片感,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疏离感 。
《暮色》毫无疑问是清冷的,在清冷的外表下裹着一颗狂热的内核,认真读来,初始感到陌生,继而陷入疯狂 。
《暮色》读后感(二):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暮色读后感精选】没有读过索特其他的书,整本书读下来,有几个短篇《在丹吉尔的海滩上》《二十分钟》《电影》《暮色》攫住人心,剩余几个就轻轻划过,留不下太多印象 。对于大篇幅的短句、不同视角切换这样的著作,是很考验翻译功底的,语言突然的中断,留下大幅空白,就像惊愕住的神情被定格,然后镜头转到了另一场域,依然是生活在行进,没有故事、没有语言,不知所终,不知起始 。
用《电影》里的那段话概括最为恰当,“这是一部不那么直接的电影,表面看来风平浪静,日常生活的那种平静 。当然了,那并不意味着死水无波 。在可见的事物之下隐匿着情感,并因这种隐匿而愈发强烈 。恐惧只是偶尔出现,就像冰山的尖顶,不祥地从不知何处冒出来,又没入视野之下 。”生活,看似勃勃生机的进行着,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蕴藏着说不出的危机,朝着显现的结局 。今日登高望远,顷刻覆灭倒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