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无聊》读后感100字

《我们为何无聊》读后感100字
文章图片

《我们为何无聊》是一本由[加]詹姆斯·丹克特 / [加]约翰·D.伊斯特伍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我们为何无聊》读后感(一):当无聊成为常态,我们如何与无聊和解
无聊,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状态,其作为一种情绪,也是与生俱来的 。
就拿我们学生来举例,每当寒暑假或者重大节假日回家时,我们早已打包好行李来到车站,却发现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那我们如何去打发这段无聊的时间呢?大部分人应该就像这本书的封面boy一样开始刷手机吧(若手机没电了岂不是更无聊),包括在车上了也一样 。那这回家的路途,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无聊之途?
在微信“我的状态”中的“心情想法”一栏里有“发呆”这个选项,很多人常常发呆,毕竟发呆不用交税嘛,偶尔浪费一丢丢时间又何妨 。其实发呆和无聊相似又有着不同,这本由加拿大心理学家詹姆斯·丹克特与约翰·D. 伊斯特伍德合编的《我们为何无聊》从心理学角度对“无聊”这一情绪进行探究,其不仅仅定义什么是无聊,还将无聊与“发呆”“恐惧”“冷漠”等一系列情绪进行对比,最后又回归到我们如何应对无聊 。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都会或者都有过无聊的体验,回归现在科技极其发达的社会,我们有智能手机,有网络,有众多社交app,可碎片化的信息越多,我们是不是越感到无聊or空虚 。那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破壳的几百年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可没有这个多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或者社交媒介,他们又是如何打发所谓的无聊时刻呢 。作者在书中举例对比那些宅在家的人与走出去的人的异同 。
当无聊这种状态达到超饱和状态,我们肯定是要找些乐子来kill time的,作者就解释了那些无聊的人无聊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突然爆发出异常的创造性,比如书中的工厂工人 。这也让我想到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在茨威格的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在监狱里捡到一本棋谱,你瞧,监狱很无聊,棋谱也无聊(对我们这些不懂象棋的人来说哈),就是在这样无聊?无聊的状态下,主人公打开棋谱,开始背棋谱了,也正因为通过背诵了上千遍,他的象棋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并在出狱后击败了象棋大师 。这样看来,无聊还是一种偏执,一种执拗 。作者也在书中的某一章中提到,无聊往往出现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中,比如说战争也是一种无聊 。
可能就是因为无聊,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推动力与着力点 。那我们就应该试着与无聊和解,作者也用了很多例子来论证无聊的成因与作用 。可能一不小心无聊了一会儿,大脑神经元就触动开窍了,你,也就成为了下一个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