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这本小说集也很适合周末来打发时间,对于最后一个故事,我觉得有空还要在看几遍,喜欢这本小说集的,建议自己找书来看一下 。
《博弈》读后感(三):世间多烦忧,也只一个我
很高兴读到了林采宜的书,写人生,写家长里短总是吸引人的,想起池莉,想起亦舒,想起之前读到的一本小说《秋园》 。
林采宜的文字既有都市的风情,也可描写出北方的敦实 。
是可以一直看下去的好看小说,因为从生活中拔根而起的文字,即便是平日谈趣和感伤,也是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
在生活场里找哲思,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
她的文字,可以把读者带入文字中的世界,摩登的上海,冬日的蓬莱,还有股票投资,各个阶层的生活,描写人性的侧写,女性的思考、南北婆媳的相处 。
不得不说,作为经济学家和人文学者,林采宜很好地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到了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中,特别得心应手,没有飘忽现实的抽离感 。
在《忐忑》、《斜阳》两则故事中,讲述的是南方姑娘得萱嫁到山东蓬莱,每年回家探亲,婆媳彼此间十几年的相处 。以及婆婆去世后以公公余生的思念和爱意 。
特别欣喜的是,作者笔下的女孩和女人,即便不是五官精致的美人,也是具有灵气和灵活思维 。
得萱为了讨婆婆的欢喜,揣度着婆婆的喜好,忍受着地域的生活差异,用迂回抖机灵的方式,保护着彼此间的关系 。
可,人生难免有冷场,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真的不够牢靠 。
在婆婆去世后,得萱终于脱下了每年回家必穿的那件豆绿色大衣 。
就像脱去了某种必须要遵守的节俭的孝顺枷锁 。
“焉得諼草,言树之背,得萱终于不用再为某种情感的阻塞而委屈自己 。
自我的另一面是顺从和忍受,这或许也会是上一辈人的爱情 。
就像公公和婆婆,比起作为山东媳妇儿的婆婆,公公则显得更加宽和和通情达理 。
淳朴的山东汉子却有一颗剔透明白的心,他知道儿媳不喜欢北方随地吐痰的习惯,知道作为南方姑娘的儿媳最爱吃的还是米食 。
孙子和儿媳的杯子永远擦得干干净净,用完就收起来,这种独特的尊重和默默的关爱,一直让得萱记在心里 。
如此腼腆寡言的老人,却在老伴去世后的日子中渐渐活成了另一半的样子 。
对自己极度的节俭,妻子生前吃的药、睡觉的针头、穿的衣服,都小心地留着 。
老一辈是吃着苦过来的,所以对于妻子和儿媳的相处他不说话,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面对自己总是僵化的夫妻氛围,他一生也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 。
阅读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共情到老夫妻之间生离死别,阴阳相隔的无奈和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