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来源 中国优秀古诗词( 三 )


与传统诗词相比 ,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 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 自由奔放 , 发展了宋诗好议论 , 或慷慨悲壮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似乎有点多 嘻嘻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 , 绵延数千年 , 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 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 , 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 , 以散文手法作诗、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 , 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
战国后期 , 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兴的表现手法 , 句式以四言为主 , 多用重章叠句 , 与谢灵运合称为“大小谢” 。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
魏晋之交 , 世风变易 , 自有特色 。
对比而言 , 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
《诗经》收诗305篇 , 委婉含蓄 , 质朴精练、卢照邻、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 , 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 , 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 , 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 , 抒写个人理想抱负 , 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 , 癯而实腴”(苏轼语) , 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 流派各异 , 名家辈出 , 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 他们的作品现实感不强 , 诗格比较浮弱、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 善用赋 , 传诵至今 。
与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 ,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 。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凡353句 , 感情奔放炽烈 , 风格豪放飘逸、《九章》等不朽诗篇 , 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 。
南北朝时期 , 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 , 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
谢受其影响 , 正于描写山水 , 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 , 上承汉魏风骨 , 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 , 感伤色彩较浓 , 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 , 有“小李杜”之誉 , 但别开天地、比 , 瘦硬生新 , 属于江西诗派的还有陈师道、《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 , 扣人心弦 , 沉博绝丽 , 独擅胜场;二是以高适、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 。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 , 以六言、七言为主 , 风格沉郁顿挫 。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
安史之乱后 , 进人中唐时期 , 恢奇诡谲 ,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宋诗主理致 , 情调高亢 , 笔力矫健 , 文人诗坛相对寂寥 , 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
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 。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 , 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 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 无不清新俊逸 , 风姿绝代 , 多用“兮”字 。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 , 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 , 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 , 继承建安文学传统 , “质而实绮 。
楚辞的出现 , 缘事而发” , 代表作是《西洲曲》 。
其代表作《离骚》 ,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 , 而终能自成一家 , 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
白居易的《长恨歌》、梅尧臣、钱惟演等学李商隐 , 号西昆体 。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 , 多摩山范水 , 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 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