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命运有关的诗词 命运和时运的诗词( 五 )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天赏析: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
诗的后半是抒情 。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 。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
4、《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 。
高适在写此诗...
有关爱国的名言和古诗词???急~~~~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
岳飞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朝天阙 。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