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修辞方法 小学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五 )


描写了当时农家的处境,官吏的剥削.5《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题目为《七步诗》是因为(曹植是在七步之内做的这首诗)诗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恰切的比喻对骨肉相残,绝情绝义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讷剌 。
6悯 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种 。
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
注释:粟:泛指谷物 。
四海:指全国各地 。
闲田:荒芜了的田地 。
诗景:春天里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一万颗种果实 。
全国都没有闲置的田地,可是农民还会被饿死 。
简析:作者用“一粒粟”和“万棵种”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果实丰收,接下来陈述全国到处长满庄稼,农民劳动的事实 。
随后点出农民没有因为辛勤劳动和丰收而富足,相反的事情是“农夫尤饿死”的悲惨景况 。
7落霞与孤骘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腾王阁有关系
诗词修辞手法赋的概念是什么? 朱熹《诗集传》中这样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即用白描手法叙物言情,使情和物全部呈现出来 。
如《静夜 思》一诗,用赋的手法描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平铺直叙,虽然没有跌宕起 伏,却也将作者的情感描绘得栩栩如生 。
所谓“赋”,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
赋的本义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包括“记叙、描写”的意思 。
也就是“叙物以言情 谓之赋,情物尽者也” 。
铺陈,指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 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 本一致的句群 。
赋与排比有相通的地方,但二者不尽相同 。
赋,必然会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铺排之中,采用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不拐弯抹角,不遮遮掩掩 。
“赋”既是一种艺术方法,又是一种文体 。
至西汉,赋在比、兴之外,独自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
作为文体的赋不作过多说明,此处只谈作为艺术方法 的赋 。
求高考诗词鉴赏中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解释 。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
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
(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
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
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