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梦陆游诗词鉴赏 异梦陆游( 二 )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
陆游《沈园二首》 赏析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 。
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 。
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 。
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 。
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
(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
)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 。
陆游年轻的诗人急疾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
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 。
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 。
那仰天长叹的不是才华横溢的陆游吗?满面尘霜,须发皆白 。
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 。
那面壁吟咏的不是秀美柔雅的唐琬么?碧色绣襦,长裙曳地 。
她亦是神情凄凉,泪流满面 。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刀剑,就这样又无情地封杀了一对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侣 。
时过八百五十多年,聆听此曲,感受犹如身临其境 。
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怎不让人情动于衷?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陆游与唐婉——委惋凄绝的爱情诗章》 一、 二十五、六年前,偶尔读到放翁的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东风恶,欢情薄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
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
瞒,瞒,瞒 。
初读这两首词,仅只是感慨于陆游孤绝细腻的文笔和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述 。
然而放翁一代词雄,后人评论他“一扫宋词纤艳之风”,居然也写出了如此缠绵绯侧之作,未免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惑 。
由于当时年轻,对许多事情尚不知个中究里,就没再往心里去 。
十几年后,渐渐地多读了一些文字,渐渐地品味和阅历了生活中许多的人情世故,对于放翁与唐婉间那段委惋凄绝的爱情故事也渐渐有所了解 。
这才越来越读出了蕴藏于这两首《钗头凤》深处的、那滴着泪水甚至热血的深深的感动... 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