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在诗词中作用赏析 古诗词中精美的动词( 七 )
古诗中,分析评价语言特点的术语有: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
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 。
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 。
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
- 关于赞扬的诗词 赞扬母亲的诗词
- 初高中必背诗词大全 高中必背文言文
- 勇敢的心 诗词 勇敢的心
- 酒气云霄的诗词 气冲云霄的意思
- 红楼梦 贾家 诗词 红楼梦贾家为何败落
- 庐江诗词试题 古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 形容说的古诗词 形容不忘初心的古诗词
-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 汉朝对楼兰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
- 友谊之歌古诗词 中越友谊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