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山水情怀( 五 )


子贡走到那女子身边,斯文有礼地说,自己来自北方边远之地,要到南方的楚国去,适逢炎热的暑天,心如火烧,想向女子讨杯水喝,以散发身上的焦热 。女子很有礼貌地答道,这阿谷河边,水多的是,既有清,也有浊,一齐向大海流去,想喝就随意舀着喝 。话虽这么说,女子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先迎着河水流向舀了一杯,翻过杯子把水倒掉,又顺着河水流向舀了一杯,满满的,水直往外溢 。女子彬彬有礼地将杯子放在沙地上,对子贡说,按这里的礼节,不能亲手递给他 。
子贡返回报告孔子 。孔子说:“丘知之矣 。”说罢拿出一架琴,抽掉调音的琴柱,递给子贡说:“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
子贡过去对那女子说,这里有一架琴,却没有琴柱,想请她帮忙调一下音 。女子说自己是个乡下人,落后愚昧,“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报告孔子,孔子说:“丘知之矣 。”又拿出5匹布递给子贡说:“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
子贡又去对女子说,他就要赶往楚国,这5匹布,不敢直接送给女子,就冒昧地放在河边了 。
女子有些生气,却还是有礼貌地答道,过路的客人,您唠叨得太久了,又拿出资财,丢在这荒野 。我一个小女子,怎么敢接受您的财物?末了,略带恐吓地说道:“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矣!”
川上叹逝水千古撼人心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单就字面而言,这句话似乎特别简单,但在一部《论语》中,没有哪句话能比这句更震撼人心,无论古人今人,读到这句话,心都会为之一震 。河水流动不居,时光流动不居,生命流动不居,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流动不居 。此刻之水,已非上一刻之水;下一刻之水,也必然不会是此刻之水 。今日之我,已不全是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也肯定不全是今日之我 。一切都在变动,一切都在流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人对此不感叹!谁人见水不伤逝!庸人消极,志士奋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千古多少英雄事,皆由此种感慨激发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孔子临河叹逝水,把时间情感化,把情感意象化,把时间与情感的密切结合推向一种高远辽敻绵延无穷的意境 。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论:“孔子对逝水的深沉喟叹,代表着孔门仁学开启了以审美替代宗教,把超越建立在此岸人際和感性世界中的华夏哲学——美学的大道 。”(李泽厚:《华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