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春水》读后感摘抄( 二 )


《古典的春水》读后感(二):清丽的一汪水
作家潘向黎评论古诗词是灵活的 , 独自思考的 。她没有把古书读死 , 毫不刻板 , 有自我的感受与坚持 。《古典的春水》中 , 既有柔情似水的解析 , 也有理性自持的观点 。潘向黎告诉我们 , 流传千古的古诗词作者身上 , 也有普通人的平凡与缺漏 。例如最有名的李杜二人 。对待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 ,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诗句 , 她认为谪仙如李白 , 写诗也存在感情不足、刻意为之的问题 。对待杜甫“运移汉祚终难复 , 志决身歼军务劳”的诗句 , 她认为杜甫把蜀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诸葛亮的早逝上 , 是一种错误见解 。没有触及失败的根源 , 也没有揭示历史规律的洞见 。
潘向黎不惜花两个篇章来写苏轼 , 可见对他不一样的偏爱与欣赏 。“女性之美的巅峰摹写”一章 , 她道出了苏轼人格魅力的另一面 。写女性的美 , 苏轼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冰肌玉骨 , 自清凉无汗” 。苏轼的作品《定风波》中 , 写日常女子柔奴的美 , “微笑 , 笑时犹带岭梅香” , 潘向黎认为这句才是最佳 。柔奴是熟读诗书的奇女子 , 随遇而安 , 人格独立 , 心性自然 , 这与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观契合 。柔奴简直像苏轼的一位道友 。后者受到加持 。女子的美不仅是外貌 , 更是人格精神的傲然于世 。不论外境如何变化 , 柔奴的精神状态都是愉快的 , 她似乎始终微笑 。苏轼发现后 , 视之为世间珍宝 。要知道 , 苏轼的年代距今有近一千年 。那时他便有“生而为人皆平等”的观念 , 这也是他的伟大之处吧 。我喜爱的作家毕飞宇也喜欢和推崇苏轼 。毕说 , 如此多文化的支流在宋朝集合 , 达到一个辉煌的顶峰 。然后 , 历史选择了一个人(苏轼) , 选择了一个家庭(苏家) 。苏轼不会再有第二个 , 这跟智力无关 , 跟大的文化背景有关 。兼听则明 。我认为 , 苏轼既是他自己 , 一个经历太多灰暗依然内心澄澈的文人 , 又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极致 , 她是苏洵的儿子 , 苏辙的哥哥 , 欧阳修的弟子 , 差点中了状元 。潘向黎说 , 苏轼像谪仙 , 正是一个天上的人……到了人生最后 , 他得大圆满 , 得大光明 , 得大自在 。他的人生 , 自有内在的完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