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厉王 , 厉王大疟于周 , 卿李(士)、诸正、万民弗忍于厥心,乃归厉王于彘 , 共伯和立 。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 。宣王即位,共伯和归于宋(宗) 。
这就很清楚了,在战国时楚国的主流历史叙事中 , 所谓””就是指共伯和在位的时期 。青铜器铭文与魏国、楚国的官修史书同样将””指向了”共伯和摄政”,虽然仍然无法完全否认掉史记的记录,但是也足够有说服力了 。
值得指出的是,此条记录中,”十又四年,厉王生宣王 。”今人多认为是共伯和在位十四年的证据 , 可佐证史公的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哲以为不然 。从文意上理解,此”十又四年”并非指共伯和行政年数,而是指周厉王十四年生宣王,是史官对太子静生年的解释 。
假如理解为共伯和当政十又四年,厉王始生宣王 。宣王得立岂非在襁褓之中,那是绝无可能的,文献并不支持 。今人有这样的误读,哲相信古会存在 。这就能解释司马迁公为何不定元年为三年、五年、十年,而偏偏是十四年 。
相信战国时楚地流传的这则史料到了司马迁年代,或口头,或文字 , 一定还有所传续 。只是有可能错讹为年数有十四年之久,司马迁采信了这个说法,故才有了”元年”历点的错误推算 。
国人 西周
那么所谓的”元年”历点 , 也就是说,周厉王奔彘之年以及真正的共伯和干政的始年具体在哪一年呢?出土青铜器膳夫山鼎铭文或许能告知我们答案 。
膳夫山鼎,通高45、口径42、腹深21厘米,重281公斤 。前在陕西永寿县好畤河出土,现陕西历史博物馆 。立耳圜底蹄足,口沿下饰重环纹及弦纹一道 。铸铭文121字(其中重文2) 。
铭文释文:隹(唯)卅又(有)七年正月初吉庚戌,王才(在)周 , 各(格)图室 。南宫乎入右譱(佑膳)夫山,入门立中廷,北卿(向) 。王乎(呼)史□令(命)山,王曰:”山,令女(命汝)官(司饮)献人于□,用乍(作宪)司贮,(毋敢)不善;易女(锡汝)玄衣、黹屯(纯)、赤巿(韨)、朱黄(衡)、(銮)旗 。”山拜稽首 , 受册 , 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纳瑾璋) 。山(敢)对(扬)休令(命),用乍(作)朕皇考吊(叔)硕父(尊)鼎,用(祈)匃眉寿,□□(绰绾)永令(命)霝冬(灵终),子子孙孙永宝用 。
膳夫山鼎 拓片
该鼎铭文首句载历日词语,其中年、月、日干支月相俱全 , 且为长篇记事铭文,纪年又是三十七年,是已知西周金文纪年更高的一例 。该件高纪年器物年代的确定,对于西周青铜器以及西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其确切年代 问题一直有所争论,至今亦无定论,主要有夷、厉、宣三种说法 。
- 小龙虾怎么做好吃
- 名下的车违章没处理驾照能审吗?
- 便秘喝青汁还是益生菌好
- 鱼头汤怎么做?
- 长春注册会计师考场在哪里
- 支气管炎吃川贝要注意什么
- 求推荐一款前端js插件
- 如何辨别洗面奶好坏
- iPhone苹果手机如何隐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