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读后感精选( 三 )


《彷徨》读后感(四):彷徨——寂寞深处是彷徨
在《呐喊》中感受到的些微的温暖与力量在《彷徨》中已消失殆尽,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哀与落寞 。如果说《呐喊》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那么《彷徨》讲的就是奋斗到最后的猛士所面临的无助与迷茫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两篇文章把这种寂寞表达得淋漓尽致 。吕纬甫也好,魏连殳也好,年轻时都是一腔热血的有志之士,最后却仍然被现实击败,被生活招安 。无法评论对错,只觉唏嘘和悲凉 。
《祝福》是这本小说集中最出名的一篇文章 。祥林嫂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祥林嫂也因此成为了爱絮叨的人的典型代表 。但实际上,祥林嫂是与命运抗争过的 。在第一任丈夫死后,她为了不被卖出去,逃出来做工养活自己,乐观面对生活 。被抓回去实属无能为力,她也曾以死明志,却被第二任丈夫所感动,但仍无法摆脱命运的摧残 。等她再次回来做工时,已无人待见她,自己也在这种环境中变得麻木呆滞了 。比起祥林嫂的悲剧,我更震惊于人们的冷漠,祥林嫂的结局不正是每个人一步一步逼出来的吗?结尾处“祝福”中的幸福莫不就是虚无?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是《伤逝》,这篇爱情小说即便拿到现在仍然有着强烈的真实性 。它讲了理想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破灭 。在未涉入生活的时候,爱情总是美好的 。我们都会被对方的朝气蓬勃、个性独立所吸引 。可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我们经营生活而无法兼顾经营自己的时候,爱情就不复存在了 。无论怎么看,涓生都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他只会逃避,只会退缩 。他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中,没有丝毫的担当与责任感 。因为涓生的软弱,这份感情是注定不会维持下去的 。鲁迅先生看得透彻,这就是自由恋爱很有可能走向的悲剧之一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子君的敢爱敢恨、她选择在一起时的勇气和离开时的决绝 。
归根结底,鲁迅先生的文章之所以到现在还适用,就在于他对人性的洞悉 。《彷徨》较《呐喊》而言,更突出了人的冷漠和自私 。虽然初读鲁迅先生文章的时候觉得拗口,但读下来之后发现自己很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笔和叙事方式,如《孤独者》中“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月光底下”,让我深刻感受到一种挣扎过后的平和心境 。我们都是自彷徨中来,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之后,又回到彷徨中去 。我们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而鲁迅先生则是这条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
《彷徨》读后感(五):从中国现代文学看婚姻法之婚姻自由原则社会现状——以鲁迅《伤逝》为例
本文是一篇涉及学科交叉的研究文章:以我国《婚姻法》中婚姻自由原则为法学出发点,以作家鲁迅《彷徨》一书中的《伤逝》为文学出发点,从问题研究背景、法学和文学的联系、婚姻自由原则的社会现状、后期问题预想共四个方面出发,结合学术界现有的对婚姻自由、文学作品分析的研究成果、思考婚姻自由原则在我国当下社会中需解决的问题,如思想与行为不符所产生的矛盾、婚姻法中部分规定是否过于强硬等等,并简单提出一些可解决的途径,以达到让自身不断反思、向公众不断宣传这一原则的基本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