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读后感精选( 六 )


“我只记得那时以前的十几天,曾经很仔细地研究过表示的态度,排列过措辞的先后,以及倘或遭了拒绝以后的情形 。可是临时似乎都无用,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 。” ——涓生告白的心理状态
爱情酥痒着人的心底,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执着,更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如果没有婚姻自由,人生的情感历程必定难全 。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留下的绝不只有他笔下涓生和子君的幸福,更留下了让千千万万人幸福的婚姻自由观 。
2.行动上的婚姻自由
“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对于她的日夜的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来算作分甘共苦 。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涓生和子君同居之后的日子
然而,我们还要继续回到《伤逝》中涉及的内容——子君是一位受过新思潮洗礼、热爱谈论外国文学的典型现代知识分子女性,但正是因为思想上的先进,才让她对整日闲赋在家、局限在凝固般的生活里所不甘,然而经济上存在的种种困难让她无路可去 。接二连三的矛盾冲突让子君选择回到旧家庭、逃避这一切,最后等待二人的都只有悲惨的结局……
当下社会里,虽然“包办婚姻”已经少了很多,但真正意义上的“婚姻自由”却并没有相应地实现 。就结婚而言,父母不满意自己子女选择的另一半是很常见、甚至被很多人认为非常正常的一个问题,许多人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选择分手,但反过来想,这会不会已经成为了实现婚姻自由原则的一种阻碍?我国婚姻法中明确指出“不允许任何第三方干涉”,尽管父母的阻拦很可能是出于对子女未来负责等种种考虑,但在法律面前也不能成立 。
与此同时,在离婚自由方面,需要提及的是两性的社会地位——即使在当下,我们也必须承认女性的地位相比男性仍有落后,有离异经历的女性在寻找第二次幸福时可能会有更大的困难 。所以,女方家人可能会以年龄较大、孩子需要陪伴为理由从中制止,这些确实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必须明确的是,离婚自由与结婚自由都属于婚姻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父母同样包括在内 。由此再一次证实了:仍有部分人对婚姻自由的认可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内化到行动中 。
3.婚姻自由的矛盾所在
“现在所有的只是初春的夜,竟还是那么长 。我活着,我总得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却不过是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 “我仍然只有唱歌一般的哭声,给子君送葬,葬在遗忘中 。” ——涓生在得知子君去世后的心理状态
其实,现实中不顾家人阻碍、义无反顾地选择对方作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情况并不少见,更有甚者因此与父母对簿公堂 。只是,不被家人支持的婚姻真的可以幸福吗?正如“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中所言,我们虽要捍卫法律中所呈现的婚姻自由,但我们可以对人的情感问题持有“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 。本人对该问题持保留态度,因为这只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