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句( 五 )


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
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 。
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 。
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 。
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 。
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 。
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 。
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
苏轼的业绩有哪些?自己慢慢看吧!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苏洵子 。
嘉佑进士 。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
南宋时追谥文忠 。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
说到文人画,唐代王维的破墨,王恰的泼墨,已开文人画先河 。
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已结下不解之缘 。
文人们自视清高,作画时好追求情趣和意境,往往取植物中的清品如梅花竹菊,以及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而笔墨本是寄情之物,读书吟诗之余,草草几笔不假修饰,不求形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融合文人灵趣、学养、品格于笔端 。
苏轼的画就是属于这一类的,不求形似,而求渲泄胸臆、寓意抒情 。
《枯木怪石图》,无款,据画后刘良佐、米芾题的诗,以及宋人记载苏轼的画风看,被史家认定为苏轼的真迹 。
画枯木一枝,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再配以怪石,怪就怪在石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又显现此石在任何环境中显示出它的生命力,石后再画的焦墨细竹数枝,给人以无限生机之感 。
从简洁的构图看,画家重在抒写胸臆 。
文人作画,习以借物抒情,借物象征人生和比喻自己 。
此画借枯木顽石寄情遣兴,写出胸中意气,使观众感受到作者“胸中原自有丘壑”傲岸于人间,这便是苏轼绘画创作求“象外”之意的真谛 。
米芾《画史》说得好:“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此胸中盘郁也 。
”石之盘旋,确是“怪怪奇奇”,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气;古木虬屈向上,杈梢冲出右边画外,突破了扭曲盘结,冲向昊天,其生命力无穷 。
古木与怪石的巧妙结合,通过情绪表象的描绘,显现出更深层的理念 。
苏轼的画名重当时,“作者枯木竹石,万金争售 。
”(费衮《梁溪漫志》)很可惜的是,苏轼所作画作多见于著录,但传世真迹极少,除此幅外,尚有《潇湘竹石图》传世 。
不过此幅画是文人画极典型的作品,足可供我们了解文人画之发展 。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