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成功的故事( 四 )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 。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 。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
关于郑成功的故事 三:
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 。但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 。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 。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 。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 。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
“请父亲出上联 。”郑成功抬起头来 。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样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先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 。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 。原先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 。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我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 。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 。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最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
关于郑成功的故事 四:
郑成功的故事:焚儒服
正当郑芝龙率领五百名到福州投降于清庭时清兵却同时出兵攻打安平因郑成功之母亲不愿意随郑芝龙一同降清便留在安平清兵攻入郑府时见翁氏风姿犹存随以言语戏狎轻浮至极翁氏大骂:畜类蛮胡!竟敢犯我大明江山烧杀抢掠与禽兽何异?清兵被骂得老羞成怒最后受辱而死.郑成功火速赶到时却为时已晚但此时心中淌着血喃喃自语:国仇家恨──国仇家恨───治理母丧完毕后郑成功回想往事降武帝遇害父亲叛降母亲受辱而亡不禁悲痛决定弃文从武专事武行.率领约二十余人到孔庙 又称焚服亭现今在南安丰州路下村的魁星阁下坊边有苍老古松一株此松已有三百多年相传植于成功焚青衣时.另还有纪念碑一座刻有文字志以其事.祭拜先师云:“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仅谢儒衣祈先师昭鉴 。”并将从前读书时所穿的青衣用柴火烧掉.从此以孤臣孽子之身独立去完成反清复明的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