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广告语的诗句,( 二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诗之境阔 , 词之言长 。”按王国维的理解 , “词之言长”是词的根本特点 , 而词长短参差的句式正是决定此艺术特性的最主要原因 。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 , 词的句式组合丰富 。一字句的有《归字谣》中的“归 , 目断吾庐小翠微” , 二字句的如《南乡子》中的“却待短书来破恨 , 应迟” , 三字句的如《相思令》中的“萍满溪 , 柳绕堤”……
宋词的这种长短句式不仅对于古典诗词是一巨大的突破 , 在我看来 , 它对于广告语的创作也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在字数上 , 一句广告词以二十字以内为宜 , 这样的字数 , 正可以将一字句至十字句在句式上做一个恰当的排列组合;在声律上 , 词的句式组合积由词的格律而成 , 独有的声律美正符合广告语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的需求;而在形式上 , 词的长短式打破了目前市场上的广告语的“单句式”与“对称式” , 参差不齐的样式 , 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一汽轿车MAZDA6的广告语“魅·力·科技”;大众汽车“PASSAT领驭”的广告语“志·在掌握”;中国银行的广告语“止 , 而后能观” , 都在句式上大胆采用了一字句与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的组合 , 不但有独特的声韵效果 , 在形式上也可谓别出心裁 。
5、意境
王国维吸收西方美学观念 , 进一步将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境”和“造境” ,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以不同的观物方式为区分的 。前者是一种“以我观物”的观物方式 , 存在主观意志与利害关系 , 如“泪眼问花花不语”;后者则是一种“以物观物”的观物方式 , 不附着“我”的主观情绪 , 以宁静的心态客观地描摹事物 , 如“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写境”与“造境”则是以有无虚构意境为区分的 。“写境”是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进行的描写 , “造境”则是“虚构之境” , 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 。在广告语中 , “有我之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赞叹 , “无我之境”则是对品质、特征的客观描写 ;“写境”是对既定情境的再现 , “造境”则是对某种感觉、理念、情境的创新营造 。广告语创作不乏意境要求 , 虽不如古诗词来得高深与繁复 , 对其的正确把握却往往能生产出格外优秀的广告语 。
以迪比尔斯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 , 一颗永流传”为例 , 这句广告语无论在对偶、韵脚、平仄上都是平平 , 却能红极一时、广为传唱 , 道理何在?我认为还是在于其意境 。钻石象征爱情 , 爱情代表浪漫 , 此句通过强调钻石的恒久性 , 按主观理想虚构而成了一种浪漫情境 , 勾起了年轻男女的向往之情 , 这种以“虚构之境”赋予产品更深一层的生命力与魅力的“造境”手法 , 正是成功的关键 。
从“一品黄山 , 天高云淡”到“止 , 而后能观” , 广告语佳作正在不断出炉 , 其创作也从单一追求形式走向了形式与内涵并重 。在广告无所不在的今天 , 这不仅对广告创作有着积极意义 , 对于规范市场、美化文字、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然而 , 与此同时 , 必须指出的是 , 作为广告语的创作 , 不能不加选择地去照搬这些名篇名作 。一般看来 , 品牌内涵丰富、定位高端市场的产品的广告语 , 更适合借鉴诗词深刻的文化内涵 , 其文化附加值能很好地为消费者享用 , 而对于一些走低端市场路线的产品 , 简洁通俗的语言更合适一些 。
试述广告文案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我想的出来 , 说不太好 。
在网上看到一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传统文化元素是广告文案创意的一大重要来源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其中有很多古诗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典故 , 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取材来源 。
广告文案若能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加以合理利用和编改 , 就会达到一种惊人的效果 , 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