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自尊,重建自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 )


第三步,把第一二步变成习惯,形成正向循环 。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越来越有高水平的自尊之后,需要同时关注自己的缺点,以便在建立新的自我认识后,更全面的看清自己,避免陷入过于自负的情况里 。
如果低自尊卷土重来,我们可以避开在低落情绪/压力/生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持续思考,等到危机解除之后在进行自我分析和事件复盘 。
避免陷入消极思维:人可能会选择性记忆或者认知失调,从而进入消极思考和自我贬低的恶性循环 。
1 用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 。
2 成功时外归因,失败时内归因 。
3 看到自己性格特质的反面表现 。
4 拒绝他人的赞美,甚至揣摩这背后是否有其他意思 。
5 对他人的成就感到嫉妒 。
6 陷入陈旧的法则里,而不是因时因地而变 。
7 对正面批评持有反对态度,甚至反击他人 。
8 避免高要求和完美主义 。不以最高要求,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好的要求来指导自己 。
《告别低自尊,重建自信》读后感(三):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
不愿和别人说话、过分依赖家长、做事畏手畏脚、成功了也不敢承认 。这些都是典型的不自信的表现 。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扭曲” 。
啥意思呢?
就是明明成功了,却不敢承认,反而去找这件事的错误 。之后,又把这次的成功再次归于失败,使得与失败不符的信息会被重新建模活扭曲 。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加消极,继续否定自己 。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就会经常情绪低落、做事没有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荷兰心理学家曼加·德·尼夫在《告别低自尊,重建自信》中告诉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基因决定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从出生就自带气质了 。比如有的宝宝是容易型、有的宝宝是困难型、还有的宝宝是迟缓型 。
容易型的宝宝属于乐观型的,生活规律好抚养 。困难型宝宝,经常会大哭大闹、情绪反复,不易安抚 。迟缓型的宝宝,不怎么喜欢活动,行为反应比较慢,情绪总是消极,遇事喜欢退缩和逃避 。
2. 家庭原因导致
小时候家长关注的比较少、经常被忽视,很少得到家长的赏识 。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严厉,高标准要求孩子,或者喜欢和其他孩子比较 。所以,这就会让孩子产生“我不够好”的感觉 。时间长了,自然就自信不足了 。
3. 生存策略
小时候受到什么伤害,自己学会通过“退缩、逃避”来免遭失败和拒绝 。不敢尝试,没有成功的经验,因此自信心就会更加不足 。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或者家里已经有不自信孩子,该怎么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