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的诗句( 三 )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 。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
三、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诗句意思是: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如梦令的全词 如梦令 目录·【名称】 ·【来源】 · ·【名篇】 【名称】 《如梦令》 【来源】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
【名篇】 如梦令 清·曹雪芹、脂砚斋(红楼梦70回,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蔫同音,nian)来,空使鹃啼燕妒 。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
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②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 。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
②沈:同“沉” 。
③争:同“怎” 。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