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寅恪的诗句「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

作者:冯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04465/answer/1302291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这首诗写于1940年,当时陈寅恪到重庆参加中央研究院的会议,会后蒋公设宴招待与会人员,会后陈作此诗 。
这首联无非说不经意间来到重庆,对此从无奢望,甚至还怕蜀道难 。时重庆为陪都,这话自然有点文人的清高在里面了 。
颔联感慨历史上这些征战之用的堡垒遗迹之类尚在,只是当年的英雄们已经不见踪迹 。这当然是虚写,并非亲历实地 。大概有抗日无名将,乃至国事沧桑至此的感叹 。
颈联写心中所想,天下大事并非我等所知,只是看花畏愁怕登楼 。大事参与不得,发点忧国之思罢了 。
尾联回到现实,看行都重庆秋冬傍晚一派灯火,有时光荏苒之叹 。
这里面有个“食蛤”的典故 。典出《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 。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梨 。
一个小故事,说卢敖在北海遇见一个怪人,怪人见到了躲到僻静处,自顾自剥着蛤蜊吃 。后来以“食蛤”来比喻不问世事 。宋人汪元量曾作有《鹧鸪天》:“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
看来陈寅恪不过皆这个典故,以摆出不问世事、不预世事的文士之风来 。
吴宓从对此做过注解,意思说陈在诗里表达了对蒋介石的蔑视,这实在的解释得太过度了 。吴的注:
寅恪赴渝,出席中央研究院会议,寓俞大维妹丈宅 。已而蒋公宴请中央研究院到会诸先生 。寅恪于座中初次见蒋公,深觉其人不足为,有负厥职,故有此诗第六句 。
中国最霸气,最有气势的王者诗词,看看谁的更厉害 中国古代诗词最好的诗人很多:曹植,季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杜牧,许浑,赵嘏,岑参,元稹,韦庄,苏轼,辛弃疾,柳永,范仲淹,晏殊,晏几道,王安石,陆文圭,周邦彦,张孝祥,杨万里,林逋,姜夔,吴文英,李清照,萨都拉,元好问,杨慎,高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李梦阳,何景明,徐渭,汤显祖,陈子龙,吴伟业,曹雪芹,龚自珍 。
现当代的诗人有:王国维,梁启超,袁克文,吕碧城,秋瑾,鲁迅,郭沫若,陈寅恪,程千帆,张伯驹,冯其庸,李汝伦,柳亚子,马茂元,苏仲翔,苏步青,沈祖棻,施蛰存,唐圭璋,田汉,王志相,王季思,龙榆生,王力,萧涤菲,夏承焘,叶嘉莹,姚昆田,周振甫,周汝昌,周谷城,赵朴初 。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宋以来直至中华民国产生过大量优秀的诗人 。
...
如何评价陈寅恪的诗句「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

有喜欢棋凉书语、古典文学、诗词赋画的朋友进我很喜欢《饮水词》中的几首词: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
一钩新月几疏星 。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
小阑干外寂无声 。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 。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
掩银屏,垂翠袖 。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
满眼春风百事非。
也喜欢其他人的一些别具风韵的词句,如苏轼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
白甲苍髯烟雨里 。
疏影微香 。
下有幽人昼梦长 。
湖风清软 。
双鹊飞来争噪晚 。
翠颭红轻 。

【如何评价陈寅恪的诗句「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

时下凌宵百尺英 。
西江月朱敦儒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