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寅恪的诗句「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 二 )


等等 。
以前只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而今方知自己是缺少钟子期那双发现知音的睿智双眼!小生感叹你的旨趣如此高雅,又欣喜你与我兴趣爱好是如此相近!我也很欣赏纳兰的风流婉约,喜欢嵇康的魏晋风骨,赞美屈原的高风亮节,尊崇静安的博学修养 。
我喜欢读中国传统的经典古文,四书五经,略有涉猎;韩柳欧苏,亦曾浅读 。
我读史家绝唱,访红楼遗梦,诵《古文观止》,观唐诗宋词 。
我喜欢《桃花扇》,喜欢《西厢记》,喜欢经典复古的东西 。
我很钦仰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很赞赏中国古代的节义之士 。
现在正在读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我非常赞赏柳如是、苏小小的为人同其才学 。
平生所好,莫过于背诵诗词歌赋了,许多古文诗词以及一些现代诗歌及好文章,都曾记过,也曾写过几句拙劣诗词,恐难登大雅之堂,故不呈也罢 。
我的性格用两词概括:多愁善感,愤世嫉俗 。
我喜欢锻炼,也时常看球赛,跑步 。
我喜掩卷沉思,爱独自散步,喜欢看海,爱好做梦,我喜欢开诚布公,喜欢推心置腹 。
我只是一个过客,偶然路过,看到你的征帖,有感于当今朋友旨趣甚异,诚征志同道合之知音 。
一切随缘,如若有意,我想我们会诚心相谈的,谈文学历史诗词歌赋,抑或人生哲理兴趣爱好,随时乐意奉陪,尽管在下学识浅薄,阅历未广,然不愿错过学习高人的机会 。
春风十里柔情,夜月一帘幽梦 。
落花如梦凄迷,飞雪似云飘絮 。
留个号吧qq627478432.
求——张昌华 《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原文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一)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 。
他的治学观点,认为文化超越于政治、经济、民族之上 。
因此,在治史实践中他追求这种“超越” 。
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文的研究卓尔不群 。
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此话未必妥帖,但不失为一家之说 。
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论再生缘》和《元白诗笺证稿》都将传之于后 。
在政治上,“在解放前夕国共两党对峙时,他似乎更不喜欢国民党”,对“八一九”清华大搜捕深为反感,在教授的某些反蒋宣言上,他也签名 。
有学生被捕,他立即表示愿意保释 。
1947年国民党以防共为名,在北平搞大搜捕,北平十三位大学教授联名宣言强烈谴责这一行为,他是列名者之一 。
1946年他身体不好,梅贻琦劝他休养一两年再上课 。
他不肯:“我拿国家薪水,怎能不干活!”朴素的语言,反映了他忠于国家民族的崇高精神 。
陈寅恪是诗人,他往往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冒险从香港回大陆,在海上吟有“万国兵戈一叶舟,故邱归死不夷犹”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 。
1957年元旦,他撰新春联:“万竹竞鸣除旧岁,百花齐放听新莺 。
”当是对党的“双百”方针的拥护 。
肃反期间,中山大学的副校长龙潜当众污蔑陈寅恪的一首诗是怀念台湾日月潭的,并公开在大会上声言:“你不坦白,就枪毙你!”陈寅恪在1956年六十六岁生日寿诗中有:“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
”以示愤慨 。
龙潜因极左,高教部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后,陈寅恪的气大概也消了些,数年后在另一诗抄稿中改为:“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笑乱头 。
”显然是心情舒缓多了 。
但他慨叹生命最后的二十年,中山大学没有主动安排年轻学子跟他学习,助手黄萱是他私请的,最后又被撵走 。
他叹曰:“纵有名山藏诗稿,传人难遇又如何?” 新中国的发展强大,他也为之欢欣鼓舞 。
当原子弹试验成功时,他激动地说: “我国有了足够的自卫的能力,便可不必依赖他人的保护伞了 。
”怎能说他对祖国不热爱、对政治不关心呢? 大概真的“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他的礼遇或许是独一无二的 。
且不复述1953年科学院礼聘他北上,他以“弟畏人畏寒,故不北行” 谢却;也不说中大副校长陈序经沿袭岭南大学为陈保留的传统做法:陈可以不参加除上课以外的任何活动;就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相继叩访、嘘寒问暖,已足令人动容 。
1956年陈毅由广东省省长陶铸陪同到陈宅探访并谈文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