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陈家祠的名人诗词??急需啊!!( 六 )


海幢寺历史悠久, 林木参天, 浓荫覆地, 环境幽雅, 景色宜人 。
“海幢春色” 为昔日脍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 。
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有海幢论鹰爪、 十六罗汉、 四大金刚、三须观音、猛虎回头石、海幢宫瓦、澹归碗、幽冥钟、星岩石塔等一 大批,丰富多彩 。
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颇丰,又延师授徒以诗学,故诗僧特 多,有“天然门下,诗僧六十”之美誉 。
因此,历史上海幢寺不仅是弘法修禅的 场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地方 。
6、仁威庙 坐落于龙津西路庙前街,旧泮塘乡内 。
该庙始建于宋皇?v 四年(1052 年) 。
自宋 以来, 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 。
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 前三进房舍 。
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 。
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 的神庙 。
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 2200 平方米,坐北朝南 。
仁威庙内的木雕 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 。
而顶部为五 山风火山墙 。
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 。
仁威 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其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 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
7、南海神庙 又称波罗庙,位于黄埔南岗镇庙头村 。
南海神庙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场所,创建于 隋开...
书法作品荔湾颂 人民网广州10月22日电 “十体书诗颂荔湾”李映宏作品展昨日在广州文化公园西关苑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
此次展览由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荔湾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协办,题为《“十体书诗颂荔湾”李映宏作品展》25米诗书画印长卷,由李映宏先生自撰七律诗一首,诗的内容歌颂了美丽的人文荔湾,赞美荔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 。
并用十种书法风格书写让读者感受到笔者诗中抒发的情怀,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演变出各种风格书体,直观了解汉字的艺术美和书法字体演变的过程 。
让人们在展览中能发现书法的乐趣 。
此次活动的创意策划广州市荔湾区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荔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曾小华为此次展览题词并表达了自己的办展初衷:“我们要推动本土原创,写西关元素,讲荔湾故事,扬中国精神,创意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
”...
有谁知道十三行的历史? 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的马路,名叫十三行,和广州市普通的街道一样,它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一带曾是盛极一时的清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
在清朝年间,提起十三行,没有人不知道它的辉煌 。
清朝廷衽闭关锁国政策,偌大的中国,只允许广州一口岸对外通商,造成广州的商船来往日益增多,国课日益兴旺,对外贸易得天独厚 。
但是,清廷继承了明朝的传统,既要广州对外通商,又规定外国商人不得与其它中国商人发生直接买卖关系,外国商人来华朝廷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经纪和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俗称"十三行" 。
十三行是在粤海关设立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建立的 。
地址就在如今的广州文化公元至海珠南路一带 。
广州商馆区图 由于十三行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业务,所以又称洋行,行商也叫洋商;第三、第四、第五家是英国的保和行、丰太行、隆顺行;第六、第七家是中和行;第十一家是法国的高公行;第十二家是西班牙的吕宋行;第十三家是丹麦的黄旗行 。
这些外国商馆的后面就是中国行商集中的十三行街 。
实际上,十三夷馆是十三行的一个组成部分 。
同一个行,分作两处活动,一处是行商与本国商人交易的地方,一处是行商与外国商人交易的地方 。
十三行实际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由多家商行、洋行组成 。
组成十三行的商行数目经常变化,开始是十三家,他们是怡和行、广利行、同文行、同兴行、天宝行、兴泰行、中和行、顺泰行、仁和行、同顺行、义成行、东昌行、安昌行 。
十三行主要是"承销外商进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传达政令,办理一切与外商交涉事宜",所以十三行既是私商贸易组织,又是代表官方管理贸易和外事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