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包含信息的古诗( 二 )


求包含信息的古诗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语文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运用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 ,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 , 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 , 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 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 , 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 找准整合点 , 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 实现教学最优化 。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 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 , 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
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 , 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 , 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 。
其实 , 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 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 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 , 让技术为人服务 , 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 。
其次 , 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 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 , 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
综上所述 , 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 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
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 , 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 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
要达到“整合”的目标 , 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 , 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 , 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 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 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 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
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 , 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 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 , 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 , 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 , 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 , 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 。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
如:2000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敬畏生命》 , 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见到树不断飘送白色纤维种子的情景 , 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为了延续生命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 。
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生命的 , 而题目“敬畏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 , 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 , 体会“敬畏生命”的含义 , 我就采用了生物学科 , 思想品德学科中有关生命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学 , 并用信息技术制作成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 , 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 , 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 达到了教学目的 。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 。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 , 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 。
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 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 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
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
如 , 在网络课《敬畏生命》一课中 ,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 , 不计成本的”这个学习难点 , 设计需要学生上网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 。
这不仅能解决本文的学习难点 , 也从生物学角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
在本课教学设计的“拓展”部分 , 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 , 需要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的新闻材料 , 看后 , 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 方便大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