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叙事下影视园区的游客参与式文化

在当下影视产业的买方市场 , 所有的影视商品都在争取消费者注意力 , 其中“跨媒体叙事”是提高消费者黏性的有效策略 。跨媒体叙事鼓励消费者加入协作叙事成为故事世界的参与者 。除了电影、游戏、小说等媒体之外 , 影视取景地、影视园区和主题乐园属于跨媒体叙事中的“线下媒体” , 它让原本在幻想空间的故事世界在跨媒体叙事的运作下一脚跨到了现实空间 。
与此同时 , 伴随文旅融合的发展 , 影视景观无不鼓励“观众”成为“游客”进入其中 , 例如横店影视园区是影视园区中参与文化合作论者的代表 , 它欢迎游客在其中盗猎、游牧和散心等各形式的参与 。
在思考全盘跨媒体叙事时应该将“线下叙事体验”规划进去 , 这也是当下跨媒体叙事尚未积极考虑的一环 。因此 , 本文将着力探讨如何在“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的理论框架下思考“影视景观”这一新议题 。
一、融合文化下的影视园区:加入跨媒体叙事 , 欢迎参与式文化
“跨媒体叙事”及“参与式文化”最早由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提出 , 在他的《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2006)一书中 , “跨媒体叙事”及“参与式文化”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 , 它们分别代表了融合文化中的两股力量:一是跨媒体叙事是来自于创作者由上而下的创造文本的力量 , 另一边则是消费者由下而上参与文本的力量 , 两股力量在跨媒体文本空间中交织成融合文化 。
跨媒体叙事已经成为影视产业吸引消费者、加强消费者黏性的重要策略 , 相关的研究也已讨论不少 。早期的研究大多是在辨析“何谓跨媒体叙事”[1]以及“何谓参与式文化”[2]  , 而近期的研究则开始分析跨媒体叙事及参与式文化在影视文本与网络空间中是如何实践的。面对跨媒体叙事与参与式文化的发展与扩张 , 我们可以接着追问的是:在媒体的融合文化中 , 影视园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在进入正题之前 , 必须先确立本文的研究对象——影视园区 。在国内 , 刘滨谊和刘琴两位学者对于影视旅游及相关概念定义的研究得到较多的认可与引用 。他们认为广义的影视旅游包含了所有“可以成为影视旅游资源”的事物 , 如影视取景地、影视主题公园等;而狭义的影视旅游则主要指影视主题公园 , 在西方主要指“主题乐园” , 如1955年建成的第一座迪士尼乐园 , 被视为“影视旅游的萌芽” , 1963年的环球影城则是“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而中国影视旅游的产生  , 在此以影视城的建设作为标志” , 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落成 , “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3] 。在此基础上 , 我们可以进一步厘清本文对于两者的使用——“主题乐园”以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为代表 , 而“影视园区”则是指横店影视产业园区这类以影视拍摄场景为主要旅游消费的地点 。影视园区、主题乐园、还有影视取景地皆是“影视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