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新技术时代与电影工业美学( 五 )


冯:而且你不知道它会呈现成什么样,导演和导演之间可能会差别很大 。就像我们今天很多失败的电影案例,其实都是没有事先想好这些东西应该怎么弄,都是导演说“咿,这个故事特别好 。交给我拍!”他对结果进行了无数的许诺,但其实,你无法预测他会拍成什么样 。如果有一整套的预览机制、完片担保等,就会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
陈:实际上,这可以更臻于完美,更符合创作的想象、预期的标准 。这也是一种合理性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去拍,那要是都得导演现场拍板就麻烦了,不确定性就大了 。
冯:所以说很多导演现场拍的时候是来不及思考电影美学的,特别是一般导演,他首先需要保证的是进度和流程的完成 。在前期有了这些流程和这种技术,就减少了导演的创作压力 。比如说,导演前期多了四、五个月的创作时间,那他可以先把所谓的动态预览创作完整,他的思考时间会更加充分 。剩下的就是制片方来考虑能不能实现这些东西 。如果说导演想要一个很极致的场景,但发现搞不定,但就必须换,这不光是流程和制片环节的保证 。之前,有一些剧本写的特别好,拍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法拍,于是某些部分就损失掉了,导致了美学上的削减 。
陈:电影工业不一定会对艺术性有所抵消,或者说消解 。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可以加强艺术性的 。
冯:因为美学的表达最后肯定要往导演上讲,导演多了创作时间和创作环节 。
陈:实际上以前爱森斯坦拍电影的时候,每一个画格他都会事先画好 。
冯:就是详细分镜 。
陈:他也有工业的概念,为了减少浪费 。现在有了模拟技术会更完善一些 。
冯:我觉得这个技术是能实现电影工业美学的重要途径,不然电影工业美学的概念都实现不了 。工业和美学怎么统一?工业代表批量生产,就像一幅画,工业流水线上打印出来的画和手绘之间是有矛盾的 。所以,要先讨论电影工业美学是什么、它和一般电影美学的区分在哪里 。电影美学是很广泛的,维度很多,但谈到电影工业美学,这个概念还是不够明确的 。它究竟是一个找平衡点的概念,还是一个极致的概念?如果是找平衡点的话,那就是工业和美学达到如何的平衡才能称之为所谓的工业美学;还是将之看作因电影工业诞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标准?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如果要写这个文章,首先需要重新定义,或者说更精准的定义,这是首要任务 。然后在这个定义下,再来论证定义的合理性,甚至展望一下未来 。
陈:这些还都是问题 。在之前我想象的都是以前对所谓的好莱坞工业的那种排斥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都是强调作者电影,讲的都是法国的艺术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