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村庄读后感锦集( 十 )


胡晓宜:这本书大概写了多久 , 抒写过程中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 书中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王选:写完城中村的两本书以后 , 我就开始写这本书 , 用了一年多时间 , 每天难以做到都写 , 但每周都会坚持 , 日积月累 , 积少成多 , 完成书稿 。在写作方面 , 我还算比较勤快 , 也不敢懈怠 。写作跟种地一样 , 不敢带有丝毫马虎之心 , 人哄地一次 , 地哄人一年 。
书稿写完 , 距今已有些时日 , 如今倒是忘了当初是何等状态 。或许就一个字——写 , 不用考虑何时写完 , 也不用考虑写完以后 , 照着自己那个朴素的计划写下去 。
这本书的文体难以界定 , 大家也好奇 , 其实这是我有意为之 。在书中 , 有虚构 , 也有非虚构 , 非虚构的那部分 , 就是我或者我们的影子 。
胡晓宜:应该说 ,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 而我们也无时无刻不身处故事之中 , 那么 , 作为一个爱讲故事给大家听的人 , 你觉得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
王选:每个人确实都有故事 , 但大多如行云流水 , 而小说作为一门艺术 , 或许需要的是生活中的“事故” 。怎么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 这个很考验人 。同样的故事 , 有人讲得昏昏欲睡 , 有人讲得惊心动魄 , 这就是讲故事的方法了 。写小说的人 , 都在研究这种方法 , 一言难尽 , 且各有不同 。与我而言 , 我想到一个词——营造 , 跟搞古建筑一样 , 匠心营造一个故事 , 当然 , 有匠心且不可有匠气 。
胡晓宜:在《最后一个村庄》中 , 你的每一篇故事 , 单独成篇 , 但又互相交织 , 成为整体 , 说说这样写的初衷?
王选:这本书里 , 28个故事 , 其实是28个家庭 。我试图用这20多万字为普通的中国乡村家庭立传 , 写一个个家庭的变迁和沉浮 。在村庄形态里 , 它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 , 它是基本单元 。作为个体的人 , 也是融于家庭而生存的 , 并非独立于家庭之外 。在我们的大多数写作中 , 我们重视人和村 , 但却忽略了家庭这个最基本的部分 。如果家庭不存在了 , 那作为个体的人 , 则无依无靠 , 作为一个村庄 , 则如同大树失去枝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