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村庄读后感锦集( 九 )


王选:这就又谈到了文体问题 , 归根到底 , 还是怎么写和写什么 。我想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 。什么样的内容 , 决定了什么样的文体 。好比人穿衣服 , 人的长相、气质等 , 决定着穿什么衣服好看 。
在《最后一个村庄》写作过程中 , 我觉得用小说、散文或者非虚构任何一种单独的文体都不太理想 , 那我就综合起来写 。文本架构是采用小说的写法 , 而情感则是散文化的 , 所采用的素材是非虚构的 。如果要定义的话 , 就叫跨文体吧 。我只是觉得这样写 , 更能表达我 , 更适合这本书 。写成以后 , 它似是而非 , 它模棱两可 , 甚至它难以界定 , 我觉得挺有意思 。为什么非得要给所有的书清晰划界一种文体呢?就好比 , 为什么讨论一个人的外貌就非得用漂亮和丑陋呢 , 他就不能长得独特一点吗?
胡晓宜:据我所知 , 目前在同类题材创作上 , 天水作家阎海军也具备一定实力 , 且在抒写村庄领域也有了自己明确的写作方向 , 你觉得在讲述方式上 , 你们各自优势在哪里?
王选: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难度很大 。
当然 , 阎海军是很优秀的非虚构作家 , 特色是其在乡土写作等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
我想我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一是对底层的持续关注和抒写 , 二是同样的悲悯情怀 。至于各自的优势 , 这个我想读者自有认知 。
胡晓宜:事实上 , 《最后一个村庄》尽管抒写的是一个个普通村庄的日常和黄昏 , 却也是乡土大地上万千村庄的横切面和断代史 , 那么 , 村庄这个词 , 这么多年在你的概念里是什么 , 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王选:对于乡村 , 或者说 , 对故乡的感情 , 我觉得是变化的 。幼时 , 不知山外天地 , 故乡就是整个世界 。后来 , 少年时分 , 立于山顶 , 远眺群山绵绵 , 总想着离开这大山 , 去开阔处闯荡 。后来 , 真是离开了 , 却又有几分不舍 , 而能回去的时日也不多 , 故乡就成了一根线 , 用亲人、乡亲、节日和回忆牵扯着 , 而故乡的印象 , 也似乎只有春节期间的白雪皑皑和红对联 , 至于春花、麦浪、秋实 , 则没有了 。而如今 , 故乡是一味药 , 苦涩 , 但能治疗乡愁 。
故乡是回不去了 , 回去又能干什么 。即便回去 , 也不再是旧时光景 , 那些乡亲或眠于黄土 , 或流落人间 , 徒增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