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九型人格: 了解性格背后的冲动模式读后感1000字( 五 )


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都开始应用于生活中,比如招聘环节,先来一份性格色彩或者九型人格测试 。比如九型人格测试的分数你是1号秩序型,那么招聘人员可能会根据这个结果给你贴个标签,来看你是否和招聘岗位匹配 。可是对于你自己而言,仅仅是知道自己是1号秩序型,其他的一无所知 。
还有比较流行的星座测试,一看星座解说貌似都很符合,于是随便给身边人贴标签:处女座有洁癖,天蝎座腹黑等等 。
但其实这样的心理学应用是比较片面的,功利性的,忽视其最重要的作用:提升自己,改善生活 。要知道我们所学的知识最终的要服务于自己的生活的,否则那些知识就仅仅只是知识,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
《重新定义九型人格:了解性格背后的冲动模式》的作者徐一博,作为心知己创始人,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九型人格分会副秘书长,通过多年的九型人格理论学习和心理咨询研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九型人格人格冲动模式,从以往的自我了解方向聚焦于看人格的完善和提升,让我们从看见到看清人格运作的过程,进而觉察人格运作之后有效的提升和完善人格 。所谓“救人先救己 渡人先自度”,首先我们得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格类型,不仅仅是知道看见而已,要知道只有真正的感知才是真相 。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事物,但是显微镜可以帮我们看清事物,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当我们真正地看清自己,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洞察他人、帮助他人 。
《重新定义九型人格:了解性格背后的冲动模式》一书中作者认为人格既有可变性也有不变性,人格类型的状态和表达方式会在不同时间因不同的情绪而有所波动,想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人类型,就需要以人格冲动模式为基础,从众多冲动中区分出人格冲动,看到人格运作的瞬间,并且在冲动的三个阶段练习觉察能力,这样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 。
我们日常经常听到性格这个词,比如这个人性格挺好相处的,而人格貌似只在专业的心理书籍才能看到,其实人格和性格是有差异的:如果说人格是木材,那么性格就是家具 。所以说人格是性格的内核,如同性格这个太阳系中的太阳,只要人格得以成长,性格就会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从人格的角度来探讨 。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格方面的方法论,比如天赋论、缺陷论、特质论,其中特质论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即每个人都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特质 。比如一个人在三个不同场景都表达出善良的特质,我们就推测这个人具有善良的特质,如果在另外的场景下仍然有善良特质,那么就证实它的确有这个特质 。
可是这个理论并未得到著名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的认同,它认为一个人的稳定的人格特质与情境情绪有关,没有跨情境的特质存在,比如一个人害怕昆虫却喜欢蹦极,你说他是胆小还是勇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