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机读后感精选(12)


动机三:对新知识的探索
你是不是经常会不自觉地查看手机,总觉得有人找你呢?别担心,不止你一个人这样子 。
在美国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经常有手机在口袋里震动的错觉,结果发现手机并没有震动,甚至压根不在口袋里 。
这种“误以为”的感受本来是正常的神经元活动,在现在,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幻觉被认定为了手机振动 。
这种误以为手机震动其实是人类的三大动机之一,对新知识的探索,人类的好奇心开始起作用 。
因为震动,不确定是否是我们关心的事情获得了结果,而这种不确定性使我们体内的多巴胺激增,不确定能否获得奖励的未知性会刺激身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对方是否回复了我的消息?有人评论我的社交媒体动态吗?我刚上传的视频收到点赞了吗?”
有研究表明,听到手机提示音比实际浏览信息更能刺激多巴胺水平大幅上升 。
这种虚假的手机震动,让我们随时处于要查看手机的状态中,增加了我们的信息焦虑感 。
当我们知道了行为背后的动机,而这些动机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呢?
01 从众心理,弱化了我们的思考能力
对稳定关系的追求,让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他人说什么,我们也跟随着,无论对错,这就是对稳定关系追求带来的副作用,从众心理 。
如果我们不知道某些事情,在做判断的时候就会去参考别人的意见,这个可以理解 。但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害怕被孤立,即使知道一些事情不对,我们还是会选择和别人保持一样的意见 。
从众心理弱化了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只需要随大流,就可以保持始终在群体中,而不被抛弃 。
02 社交媒体带来的地位高低比较的焦虑感
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晒各种美好的事情,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
看到别人去一个好吃的餐馆,拍的照片很好看,于是我们也排队去吃 。看到某咖啡新开业,别人用黄牛去买咖啡,晒朋友圈,自己也花了三小时去排队,喝了一口并没有特别好喝的咖啡 。
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学了钢琴,发了视频号,于是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因为别人弹钢琴姿势很优雅 。
这些都是社交媒体带来的地位的比较,引发的焦虑感 。
03 社交媒体带来的分心与睡眠不足
人类的三大动机之一,就是对知识的探索 。对知识的探索的表现之一是好奇心 。
正如美国科幻作家说的“你点燃一根蜡烛时,也投下了一层阴影” 。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 。
好奇心的好处在于让人类探索科学的未知的时候,也让我们主动分心,我们会很在意社交媒体上的新信息,会不由自主关注社交媒体 。
而对于喜欢熬夜的小伙伴来说,因为睡不着而刷社交媒体,手机上辐射的蓝光则在我们大脑中形成一种黎明到来的感觉,会让我们更加睡不着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