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超会吃》的读后感大全( 六 )


这样的菜名太过玄学,表现了文人的饮馔品味 。究其内在,其实就是些普通的菜肴 。最会吃的老饕客,都爱平常饭菜、市井烟火 。汪曾祺说故事:有一次,几个朋友聚餐,每人都要备料做菜 。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鲜葱,就做了一个菜,焖葱 。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 。汪曾祺、王世襄都是一等美食家,揭示简单即王道、日常最难得的真谛 。
传说中的名菜“焖葱”,网图
王恺和戴小蛮显然也懂吃、会吃 。两人合作的这部《中国人超会吃》,把准了中国饮食的命脉,坐而论吃,只为吃而吃 。饮食之道,源远流长,譬如《美食与文明》、《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等书,都是从宏阔的角度写作,涉及观念、仪式、技术、禁忌、阶级性、全球化等大课题,但是,真吃客聚在一起,谁会谈这些高大上的话题呢?更关心的是食材、产地、火候、制作等,有时笑侃掌故、畅说渊源,这便可以了 。所以,这是一本很“好吃”的纯粹的美食书 。
王恺曾供职于《三联生活周刊》,在2017年出版过《浪食记》,戴小蛮曾供职于《心理月刊》杂志,为《时尚芭莎BAZAAR》《时尚先生Esquire》等撰稿,都是资深的媒体人,为了让书籍制作得更精美,更有时尚感,人气摄影师刘小柱也成为了合作者,传神的图片让颜值加分,鲜香满目,透纸而来 。最后的成品,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本书,按照王恺的说法,“很像法兰克福书展上看到的那些新潮、精致的食物Mook” 。
最初的构想,是写10个城市的100道中国菜,总共找100家餐馆,每个餐馆做一道最擅长的、家常的、典型的中国菜 。可惜每个城市未必就能找到合适的餐厅,这个计划只能搁浅 。最后,它没有拘泥于每个城市的限定数量,表现为更自由、更随兴的发挥 。
本书插图
本书插图
从覆盖面来看,该书侧重南方菜系,上海菜和扬州菜尤占大头 。这大约与作者的阅历和偏好有关吧 。王恺曾经在上海长期生活,感情深、了解多,他的内心是有“乡愁”的 。这本书开篇就从绿叶菜的乡愁讲起,我们的胃连着心,食物烙印的记忆最是深刻 。北京在书里落笔甚微,(据说,北京是个“美食荒漠”,网上有人如此评论 。)但时时谈及上海,把上海的食物与其他地方作比较,精细地描写了上海小笼包、水晶虾仁、四喜烤麸等,连红烧肉这道国民菜都要从上海红烧肉入题 。戴小蛮是扬州人,淮扬菜素以精美闻名,扬州炒饭、素烧鸭、炝虎尾(黄鳝)、狮子头等都做了专讲,而且扬州还是团队行走的第一站,想来准备也是最为充分的,这可是抓住机会为家乡扬名了啊 。
上海、扬州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杭州、南京、绍兴等地,谈到的也挺多 。松茸莼菜汤、荷塘小炒、松鼠鳜鱼、糟溜鱼片、腌笃鲜、蟹粉豆腐……一看菜名,就觉得水气氤氲,绿意扑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