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学反思如何写?( 八 )


不足之处:
在“掂一掂”环节的引入过程中,我让学生们猜两个盒子的轻与重 。做足准备的我以为他们的答案应该是“茶叶盒和钢笔盒比,茶叶盒比铅笔盒重”,但事实上他们的答案恰是相反的,理由是:铅笔盒的脚上有铁 。一点点铁就决定了他更重?不甘心的我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呢?始终没人反对,但是理由也说不出,跟我的预期背道而驰,此时的我有点无措 。现在想来,孩子的思维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着我们大人的逻辑出牌,他们的答案总是让我吃惊!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具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对比物体之间尽量要找准变量和不变量 。其二,在本课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没有清晰的阐释出“没有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即,在引出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新方法及方法的比较时,不应该独立地说哪种方法好或不好,而应该重点强调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

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学反思如何写?


一、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
本节课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符合新的数学课程观,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自主参与、互动、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效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
二、注重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 。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猜测哪个盒子更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用眼睛看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与重之后
出示两个用眼睛看也难以判断的物体,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 。如两个物体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判断,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五件物品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等等 。
通过一系列的设置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
三、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 。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五件物品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整理 。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吊一吊比较,而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并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合作完成,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交流,发现用掂太烦,根据从材料的特点之能判断出最重的和最轻的,最终通过合作交流统一认识,选用吊的方法来判断较好,从而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