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天山之夏》教案格式怎么样?( 二 )


盛:shèng茂盛chéng盛饭 饮:yǐn饮水yìn饮马 奇:qí奇怪jī奇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 。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
矫健:强壮有力 。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
1、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 。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 。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