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思想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五 )


而与此同时,今年,译林出版社将对《俄国思想家》、《伯林谈话录》、《反潮流》、《自由论》、《现实感》等早期引进的伯林作品进行再版 。此外,《以赛亚?伯林书信集》、《启蒙的三个批评者》、《个人印象》三部著作也将于年内首次出版 。
伯林何以独占鳌头
1998年,伯林去世一年后,纽约人文研究院曾组织了一场关于伯林思想遗产的研讨会,以审视开放的方式集中讨论伯林的思想遗产 。就此伯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开始谈及他的“自由”概念,各种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多……
2001年9月,以赛亚?伯林的作品第一次被引进到国内 。他的《俄国思想家》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收录在由刘东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丛书中 。近10年来,经过刘东等众多学者与译林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伯林的主要著作陆续出版了中文版 。其中《俄国思想家》、《浪漫主义的根源》、《扭曲的人性之材》、《苏联的心灵》等被列入了不同年度、不同书媒机构评选的好书榜单中 。
近10多年,国内有关政治理论、政治哲学的书籍越来越多,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感叹,但像伯林这样十余部著作被翻译成中文版的情况几乎是绝无仅有了 。
虽然看似罗尔斯比伯林的名气大,人们也公认,上世纪70年代以后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罗尔斯;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罗尔斯的大名就已经迈向中国了,其著作《正义论》也迅速在国内翻译出版;但陈来表示,在整个学术界来看,伯林在政治哲学研究及传播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
究竟伯林是凭借什么在中国“抢”了罗尔斯的风头?“西方学术的书籍以及这些书本身译文的生命,与被介绍国的文化政治生态有关系 。”陈来解释说 。罗尔斯的《正义论》更强调的是公正、公平,而该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是最迫切需要的 。中国学术界介绍西方的思想家,在每个时期的都有不同的重心 。如上世纪80年代,因为涉及现代化的问题,重心在美国 。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伯林所谈论的对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补充反思,成了大家重视的课题 。
“伯林刺激了我们的阅读”
终其一生,伯林从未踏上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甚至从未涉猎过中国的问题 。他可能不会想到,在这个国家里,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研讨着他的理论 。在会上,历史学者姚大力表示,伯林不了解中国,但他的思想遗产对我们解决中国问题仍有启发 。
一本《苏联的心灵》让伯林的名字在国内出版界刮起了一阵飓风 。“深圳读书月”2010年度十大好书,《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世纪》周刊2010年度书单(年度最具阅读价值的好书)等榜单上纷纷写着他的名字 。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