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研究》读后感100字( 六 )


“离骚”的含义,司马迁认为是“犹离忧也”,班固以为“离,犹遭也;骚,忧也” 。他自己的诗句也提到离忧:“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离骚》全文三百七十二句,“秀美婉约,若明若昧”(郑振铎语),将文学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历史、神话传说、自然万物,都得到了妥帖的安置,比兴寄托,游刃有余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相呼应,犹如复调,此起彼伏,表达了心中郁结的情感 。《九章·惜往日》篇描写了蒙冤不能申辩的心情,百口莫辩的心啊,终日愤懑——“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 怀才不遇的孤寂,在呼唤古人的诘问中得不到任何回音——“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 数次表达了将死之心,仿佛向昨日之非作别——“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九章·悲回风》里,借助天地万物,草木禽鸟,抒发了心中长久积存的绮怨:“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进一步表达了赴死之心:“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直到最后的绝唱《九章·怀沙》:“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 吟毕奋力一跃,是最后的自我完成 。如木心所言,“人各有志 。屈原诗,乃作品 。他的死,也是作品 。”
读完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我强烈地感觉到还是要去好好品读屈原的原著,只有在他的诗歌里,我们才能找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屈原,而不是早已经被定义的屈原 。而屈原和楚辞被称为中国根文学的原因,也只能在这些绝美的诗句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