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七 )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渊博,掌握的很好 。最后我想请大家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我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难题,好吗? 生:好 。
师:(出示图片)这是我家儿子,今年五岁了 。昨天家里停电了,他吵着要出去玩,可是找不到袜子 。他有蓝、黑、红三种颜色的袜子各一双,装在同一个袋子里,你知道至少要从中拿出几只袜子就可以配成一双颜色相同的呢?
生:至少要先从里面拿出蓝、黑、红的袜子各一只,再从中任意拿一只,就可以配成颜色相同的一双 。也就是至少要拿4只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解答,大家明白了吗?其实这道题是鸽巢原理的逆运用 。结束语: 生活中像这样运用鸽巢原理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查找资料,打开自己的智慧大门,去了解更多的有关鸽巢原理的知识!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学内容
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也就是原实验教材《抽屉原理》 。
设计理念
《鸽巢问题》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
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 。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 。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问题” 。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 。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 。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 。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 。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