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教学设计怎么写?( 四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作者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想念、对故乡的思念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故乡“藕与莼菜”的不同,以及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美 。
二、合作与探究
(一)组织学生在质疑中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
1.这里的藕与莼菜与家乡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缘由让作者能细腻地将两者区别开来?
【交流点拨】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找出两地的藕与莼菜不同的特点:对比点家乡这里(上海)藕口感鲜嫩、甘美涩、有渣外形洁白、玉色瘦、被着锈斑数量普遍于家家户户硕腹巨贾享用莼菜数量多(天天吃)(满舱)少(难得吃上,用瓶子装)作者对故乡的藕与莼菜的印象太过深刻,使之虽长久没有吃过故乡的藕与莼菜,却还能记住那难忘的味道,不仅仅是新鲜的缘故,更在于藕与莼菜连起了自己与故乡 。体会文章中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
2.课文第一段用大量笔墨写故乡人,说说这样写对突出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作者难道只怀念故乡的藕吗?
【交流点拨】
作者通过回想,给读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勤劳的质朴的康健的男女藕农;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产藕的池塘和城外弯弯曲曲的小河;原始的纯朴的买卖交易 。读者仅仅想着“男的紫赤的臂膊”“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红衣衫的小姑娘”“白头发的老公公”他们挑着拣着“玉色的藕”,这样丰富的色彩就足以让人陶醉其中了,这里怀念的,不仅是莹白的玉节,清甘甜美的口感,而是随之而至的故乡的情味、故乡的声色 。这一连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对故乡的藕的怀恋,也写出了对故乡的人的怀恋,从而表达出对故乡的怀恋 。
(二)品味语言 。
1.作者在写故乡的人与景时,用了不少表现色彩的词,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
【交流点拨】
作者写故乡的人时,“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 。”“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或是较老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 。”“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 。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 。”作者通过带有色彩的词语勾勒了一幅色泽清晰的油画,“紫赤的臂膊”“白地青花的头布”“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红衣衫的小姑娘”“白头发的老公公”,画中的人从肤色到衣着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从“新秋的早晨”直到“叶落秋深的时候”,这“清淡的甘美的滋味”,这清新而美丽的画境,与其说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不如说是定格在作者的心间脑际,倏忽而来,挥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