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教学设计怎么写?( 九 )


第一部分(第1—3段):开篇首句引出故乡的藕,并将故乡的藕与“这里”的藕进行对比,抒发对故乡的怀恋 。
第1段引出故乡的藕,并描绘了故乡的新秋图:对故乡卖藕情形的回顾和怀恋 。
第2段写上海的藕的“无从欣羡” 。
第3段回顾仅有的一次在上海吃藕的经历 。
第二部分(第4—5段):由藕又联想到故乡的莼菜,并与“这里”的莼菜进行对比描写 。
第4段接着回忆故乡的莼菜 。
第5段写在上海伯祥送“我”瓶装的西湖莼菜的尝新经历 。
第三部分(第6—7段):这一部分和开头照应,写出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同时指出,“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
第6段用5个问句,自问自答,直抒胸臆,揭示出对故乡的爱 。
第7段引发无限的乡情——“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
3.朗读思考:全文除了藕与莼菜还写到了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故乡的人”(即课文第一段)的描写 。通过朗读并体会故乡“景清新,人淳朴”的特点 。
(二)感悟体味 。
1.通过之前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作者是借“藕与莼菜”抒发思乡之情 。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6段 。通过朗读体会,明确思乡的实质是思“人” 。
四、拓展延伸
请大家从文中选出一句或几句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资料,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注解 。
【交流】示例:“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结尾一句富有深意,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根”的意识,使作者对故乡从内心有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而藕与莼菜似乎就是那连接叶和根的树干,将作者和家人、故乡联系起来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作者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想念、对故乡的思念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故乡“藕与莼菜”的不同,以及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美 。
二、合作与探究
(一)组织学生在质疑中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
1.这里的藕与莼菜与家乡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缘由让作者能细腻地将两者区别开来?
【交流点拨】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找出两地的藕与莼菜不同的特点:对比点家乡这里(上海)藕口感鲜嫩、甘美涩、有渣外形洁白、玉色瘦、被着锈斑数量普遍于家家户户硕腹巨贾享用莼菜数量多(天天吃)(满舱)少(难得吃上,用瓶子装)作者对故乡的藕与莼菜的`印象太过深刻,使之虽长久没有吃过故乡的藕与莼菜,却还能记住那难忘的味道,不仅仅是新鲜的缘故,更在于藕与莼菜连起了自己与故乡 。体会文章中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
2.课文第一段用大量笔墨写故乡人,说说这样写对突出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作者难道只怀念故乡的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