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灞桥的诗词 关于灞桥的古诗( 六 )


抚摩斑驳古锈的桥栏,我的眼前忽闪过许多清晰且模糊的画面 。它告诉我,灞桥不仅仅是伤别,还有更多的壮举与悲歌——
——战国末期,秦王政掌权,大将王翦东出伐荆,三军浩荡直指潼关,秦始皇亲自送行到灞桥,表现了一代雄主统一中国的伟志 。
——公元前227年,高渐离击筑,荆轲赋《易水歌》而别,过灞桥入咸阳刺秦不成被杀 。荆轲遂成为战国游侠的代表人物 。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率军由武关经蓝水一路破秦,从灞桥西入咸阳,秦王子婴在函谷关内虽有数十万兵力,但还是素车白马,“衔璧迎降于轵道旁” 。
——汉时灞桥上设有稽查亭,检查来往行人 。一夜,被“贬为庶人”的大将军李广猎归路过此桥,喝醉了酒的灞陵尉拦住不准过去 。李广的随行人员说:“这是原李将军 。”灞陵尉并未买账:“今将军也不得夜行,还说什么原将军!”李广无奈,只得在桥头的稽查亭过了一夜 。后来李广官复原职,汉武帝拜其为右北平太守,走马上任时,特向武帝要求灞陵尉与他同去 。待灞陵尉一到军中,即寻机杀之 。看来,威名赫赫的飞将军也难免小肚狭肠 。这件事后来让司马迁写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 。
——东汉末年,长安大乱,帝都百姓纷纷由灞桥东逃他乡 。著名文学家王粲在逃出长安后,曾站在灞陵岸上回首长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诗》,然后从灞陵岸古道南奔荆州 。
——灞桥的东边,就是举世闻名的骊山华清池 。唐时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灞桥上,年年龙凤辇,皇帝与皇妃哪里会想到人间的伤别?
——公元880年末,黄巢起义军占领临潼,唐王朝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领文武官员数十人到灞桥向起义军“迎降” 。随后,黄巢起义军浩荡过灞桥进长安 。
——1936年末,“西安事变”前,爱国学生为了表达至死不渝的抗战决心,平躺在灞桥上,挡住张学良从华清池开往西安城的小汽车,要求他当众表明抗战心迹,否则宁可被汽车压死在灞桥上 。
……
秦风汉雪,隋雨唐月,灞水浩浩,垂柳依依 。
时间可以像河水一样逝而不归,但历史老人却永远凛然肃立,任谁寂寞或是显赫、贫穷或是富贵,都不会施舍给他一个恒久的生命同这灞桥相伴,而是统统推搡进三皇五帝的宗谱,这是任谁也超越不了的归宿 。不见了王翦、刘邦,不见了李广、杨玉环,荆轲唱着悲歌远去,张学良也安息在了夏威夷的清风明月之中,但骊山依旧,灞水长流;兵马俑依次出土,始皇陵树木已拱;陇海路变成了欧亚大陆桥,法门寺佛舍利惊呆了全世界 。一切都按着历史的固有节奏在发展,日出日落,旧去新来 。今天,我初国卿能站在灞桥上抒怀古之幽情,也算是历史给我的一个机会 。在夕阳的山影里,我发现灞桥西端的一条大路上,一排排老柳树有序地排列在两边,枝叶长垂,柳荫下有许多卖土特产的小摊,摊主谦恭而实在 。不远处,篱墙构成一座座农家小院,稀落的绿色已爬上房门,院外大都是新植的柳树,柔枝似缕,临风摇线 。听老农说,现已开始家家栽树,村村植柳,想三五年之后,灞桥再不会让游人失望,重现“灞桥风雪”的奇异景观看来已为时不远 。
夕阳已隐入远山之中 。暮色里依稀见得古道绵绵,只是不闻骊歌惆怅,不见衣袂飘飘揖别的身影 。灞水平沙在夕阳的一丝余辉中更显得羸弱枯瘦 。
离开灞桥,坐在旅行车上,心情复杂 。在我身后,灞桥像一位揖别了的经世故友,永远地标注在历史的最深处 。我仿佛从唐诗宋词中走了出来,很沉重,也很释然 。
车离灞桥渐远,车内人都做昏睡状 。我回望车窗外,骊山如睡,灞桥如梦,心情又添了一丝索然——灞桥,委实太寂寞了
描写灞桥的诗词 关于灞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