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侧独善其身|王安石: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二 )


穷侧独善其身|王安石: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王安石满腔热忱,遭到冷遇,但他并没有气馁 。
王安石认为,既然自己的改革政策不能被采纳,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百姓谋福 。
这期间,宋仁宗曾命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来修《起居注》,编撰史书固然不错,但王安石更希望能把精力花在百姓身上,所以他推辞了此事 。有一次,王安石听闻送诏书的使者来了,连忙躲进厕所里 。史载:

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 。
使者找不到王安石,只好留下诏书,自行离去 。王安石又追上使者,把诏书还了回去 。
得知宋仁宗执意把自己留在京城,王安石于是谋求了一个直集贤院、知制诰的职位,专门审查京城的冤假错案,王安石雷厉风行、不畏权贵,朝中官员都佩服不已 。但也因为王安石性格耿直,不肯卖面子,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 。到了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王安石以母亲病逝为由,回江宁守丧 。
当年,宋仁宗赵祯驾崩,他的养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多次召王安石入京,王安石都以服丧和有病为由,连续四年拒绝入朝 。
宋英宗在位4年驾崩,公元1067年,宋英宗的长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 。
穷侧独善其身|王安石: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据《宋史神宗本纪》记载:
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 。
宋神宗为皇子时候,便知道祖宗数次北征,都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他立志长大后要一雪前耻 。
宋神宗20岁登基,意气风发,他想出兵北上,但当时宋朝深陷“三冗”危机之中,即冗员、冗兵、冗费,沉重的负担,早就掏空了国库,北宋王朝看似繁华,实则在艰苦支撑 。
宋神宗想做一番大事业,但苦于“囊”中羞涩,他曾向富弼等老臣请教富国强兵之道,不曾想,这位曾经主持过“庆历改革”的老臣,竟然失去了当年的锐气,富弼告诉宋神宗:
“陛下即位之始,应当广布恩德,与民休息,至少二十年不言兵事 。”
20年不言兵事是个什么概念?在宋神宗之前,北宋的5位皇帝,除了宋仁宗在位41年外,宋英宗在位4年外,其他3位皇帝的在位时间都在20年左右 。富弼的话,意味着宋神宗这辈子可能都不能“一雪前耻”了 。
穷侧独善其身|王安石: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打仗就是打后勤,没有钱,即使是皇帝,什么事也干不了 。宋神宗想收复燕云,想攻打辽国和西夏,但他缺乏一个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人 。
上文提到过,在宋仁宗晚期,王安石曾写过一份万言书,提出经济、财政等改革方案 。王安石认为,国库之所以连年揭不开锅,根本原因并不是北宋太穷,而是因为不善“理财” 。
宋神宗从藏书阁把王安石的万言书取出来,反复研究,觉得王安石这样的人才,太对自己脾气了,于是,下令召王安石入京 。
宋神宗熙宁元年,为了摆脱北宋的困局,王安石被风尘仆仆地召到汴梁城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
北宋王朝虽然数百年太平无事,但内部却危机四伏,如今国家弊政太多,要想富国强兵,就必须“变风俗、立法度” 。
王安石为宋神宗准备了一份改革变法的详细方案,并且告诉宋神宗:
“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20岁的宋神宗,连续召见王安石好几天,心情振奋,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顶住各种压力,终于决定变法!于是,宋朝这场规模庞大的变法,在举国推行起来 。变法就需要权力,王安石因此被任命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启了富国强兵的征途 。
穷侧独善其身|王安石: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熙宁六年,宋朝国库的窘境逐渐好转,北宋名将王韶在西北以气吞山河之势,连下熙州、河州、洮州、岷州等五州,并且攻入吐蕃,夺取两千里沃土,在河西走廊三面包围西夏 。这是北宋开国以来,在军事上取得的最空前的大捷,也是北宋在开疆扩土方面,唯一全胜的战例 。
接到捷报后,宋神宗不顾帝王仪表,在龙椅上站了起来,他哈哈大笑,接受群臣朝贺的完毕后,宋神宗把腰上的玉带解下来,亲手赐给王安石 。在宋神宗看来,自己有生之年能建立如此功业,全赖王安石变法之功 。
这时,不仅宋神宗踌躇满志,王安石也感觉到自己走到了人生的巅峰 。他此时,才真正意识到,孟子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原来是那么美好 。